时间: 2025-04-29 22:3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35:39
洛阳风俗重繁华,
荷担樵夫亦戴花。
贪看二公同宴会,
游人昏黑忘还家。
洛阳的风俗非常繁华,
就连挑着柴的樵夫也头戴花朵。
贪恋着二位公子的宴会,
游人们在夜色中迷失了方向,忘了回家。
此诗提到的“二公”可能指代当时社会中的名士或官员,表示他们的宴会吸引了众多游人。诗中反映了当时洛阳繁华的社会风貌。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历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强调历史的教训和教育意义,作品风格简练明快。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洛阳繁华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人们对富贵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名士聚会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繁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气息。诗的开头提到“洛阳风俗重繁华”,直接指出了洛阳的繁荣景象,接着用“荷担樵夫亦戴花”来描写普通百姓也参与到这种繁华中,显示了社会的富裕与活力。接下来的“贪看二公同宴会”则反映了人们对名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宴会的沉迷,而最后一句“游人昏黑忘还家”更是突显了这种沉迷的后果,暗示了在繁华背后,个人的迷失与疏离。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传达了对繁华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隐含着对人们迷失自我的深思。
诗歌表现了对繁华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享乐与迷失之间的矛盾,暗示了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迷茫。
诗中“荷担樵夫亦戴花”中的“樵夫”指的是什么?
a. 农民
b. 砍柴的人
c. 商人
诗中“游人昏黑忘还家”反映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迷失
c. 愤怒
诗中提到的“二公”应该指什么?
a. 两位普通人
b. 两位名士或官员
c. 两位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