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月重轮行》

时间: 2025-07-27 03:31:08

诗句

三辰垂光。

照临四海。

焕哉何煌煌。

悠悠与天地久长。

愚见目前。

圣覩万年。

明闇相绝。

何可胜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31:08

原文展示

月重轮行
三辰垂光,照临四海。
焕哉何煌煌,悠悠与天地久长。
愚见目前,圣覩万年。
明闇相绝,何可胜言。

白话文翻译

月亮的光辉如同三颗星辰般洒落,普照四海。
那光辉是多么灿烂、辉煌,延绵不绝,与天地共存久长。
我这个愚者只能看到眼前的景象,而圣人则能看到万年的未来。
明与暗的界限如此分明,言语又怎能表达得尽呢?

注释

  • 三辰:指月亮和星辰,象征明亮的光辉。
  • 垂光:光辉降临,普照的意思。
  • 焕哉:形容光辉的灿烂。
  •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绵延不绝。
  • 愚见:愚钝之人所见,指目光短浅。
  • 圣覩:圣人所见,指高瞻远瞩。
  • 明闇:光明与黑暗,指事物的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开国皇帝曹魏的第一任皇帝,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风多以豪放、清丽著称,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魏晋时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与探索,体现了曹丕对光明与智慧的追求,同时也有对自身局限的自省。

诗歌鉴赏

《月重轮行》是曹丕在对月亮的描写中,表现出他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光辉”象征着智慧与真理,普照四海则表达了这种智慧的广泛影响。诗人通过对比愚者与圣人的视野,揭示了人类对未知的渴望与探索。愚者只能看见眼前,而圣人则能洞察未来,这一对比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局限,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诗中使用的“明与暗”对立,表现出人对现实与理想、短暂与永恒之间的挣扎。最后一句“何可胜言”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深思,诗人对光明与智慧的追求在语言的局限下显得无比渺小。这种深邃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简约中透出丰富的内涵,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辰垂光,照临四海:描绘月光如星辰般洒落,象征光明普照四方。
  • 焕哉何煌煌,悠悠与天地久长:赞美月光的灿烂与长久,体现了对时间和宇宙的感慨。
  • 愚见目前,圣覩万年:对比愚者与圣人的视野,表达个人局限与智慧的追求。
  • 明闇相绝,何可胜言:强调光明与黑暗的对立,表达对真理与智慧的无奈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星辰,增强了光辉的意象。
  • 对仗:如“明闇相绝”,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 排比:如“愚见目前,圣覩万年”,突显出对比的强烈。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光明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局限性的哲学反思,表达了对宇宙与时间的敬畏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智慧、清明的视野。
  • 光辉:象征知识与真理的明亮。
  • 明与暗:象征理想与现实、智慧与愚蠢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辰垂光”中的“三辰”指的是: A. 三颗星星
    B. 三个明亮的天体
    C. 三种光辉
    D. 三个时辰

  2. “愚见目前,圣覩万年”表达了什么样的对比? A. 愚者与智者的视野差异
    B. 过去与未来的对比
    C. 人生的苦与乐
    D. 光明与黑暗的交错

  3. 诗中提到的“明闇相绝”意指: A. 光明与黑暗的结合
    B. 明亮与阴暗的分隔
    C.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D. 生命与死亡的界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借月光抒发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曹丕与李白的月亮描写。曹丕重在宇宙与智慧的思考,李白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孤独的抒发。两者在意象上虽相似,但情感基调却大相径庭。

参考资料

  • 《魏晋南北朝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曹丕传》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月重轮行》这首诗的深意和美感。

相关查询

阳春怨二首 其一 阳春曲 阳春歌 阳春歌 阳春令 阳春杂咏七星丹灶 阳春门堤上 阳春县 阳春道中 阳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经文纬武 抱雪向火 持螯把酒 业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重官 摩砻 包含孥的词语有哪些 捉店 雨絶 别鹤孤鸾 玉走金飞 支字旁的字 舍着金钟撞破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