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醉落魄 咏苔》

时间: 2025-04-30 00:18:29

诗句

径翠钿狼藉,绿圆点点浓如积。

芳痕涨雨凝寒碧,一片浓阴,休扫坐来石。

径深不教残阳入,茸茸不似春红色。

芳尘净洗无纤迹,吟客来时,只恐印行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18:29

原文展示:

醉落魄 咏苔
作者: 张肯 〔明代〕

径翠钿狼藉,绿圆点点浓如积。
芳痕涨雨凝寒碧,一片浓阴,休扫坐来石。
径深不教残阳入,茸茸不似春红色。
芳尘净洗无纤迹,吟客来时,只恐印行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苔生长的景象。小径上满是翠绿的苔藓,宛如细腻的点缀,颜色深厚如积雪。芳香的痕迹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湿润,青色的苔藓在浓密的阴影中,令人不忍心去扫去,宁愿坐在石头上静静欣赏。小径深处不让夕阳的余晖进入,苔藓的颜色也不像春天那样红艳。经过雨水的洗涤,苔藓显得格外清新,没有一丝尘埃。吟诗的客人来到这里,恐怕会留下鞋印。

注释:

  • : 小路。
  • 翠钿狼藉: 翠色的苔藓满地,形容其繁茂。
  • 芳痕: 香气的痕迹。
  • 浓阴: 深厚的阴影。
  • 休扫坐来石: 不要去扫除,愿意坐在石头上。
  • 残阳: 夕阳。
  • 茸茸: 形容苔藓的柔软。
  • 芳尘: 清新的尘埃。
  • 印行屐: 留下鞋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肯,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反映了当时文人隐逸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醉落魄 咏苔》通过描绘青苔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径翠钿狼藉”一句,生动地描绘出小路上青苔的繁茂,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珍视与敬畏。“芳痕涨雨凝寒碧”,则通过雨水的滋润,表达出一种生命的感动,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奇妙。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视觉的描绘,又有感情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亲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径翠钿狼藉”:小径上青苔生长得繁茂,形容其美丽而杂乱。
  2. “绿圆点点浓如积”:苔藓呈现出深绿的色调,像积雪一样厚重。
  3. “芳痕涨雨凝寒碧”:经过雨水的滋润,苔藓显得更加青翠。
  4. “一片浓阴,休扫坐来石”:浓密的阴影令人不忍心去打扰,宁愿静坐在石上。
  5. “径深不教残阳入”:小路深邃,夕阳的余晖无法照射进来。
  6. “茸茸不似春红色”:苔藓的颜色不如春天的花红,表现出一种清冷的美。
  7. “芳尘净洗无纤迹”:经过雨水的洗礼,苔藓显得格外干净。
  8. “吟客来时,只恐印行屐”:来此吟诗的客人,留下的鞋印让人心生怜惜。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通过“芳痕”“浓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青苔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苔: 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宁静。
  • 小径: 代表隐逸与安静的生活方式。
  • 雨水: 象征滋润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种植物?

    • A. 花
    • B. 草
    • C. 青苔
    • D. 树木
  2. “芳痕涨雨凝寒碧”中的“芳痕”指的是什么?

    • A. 香气
    • B. 颜色
    • C. 形状
    • D. 影子

答案:

  1. C. 青苔
  2. A. 香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醉落魄 咏苔》和王维的《鹿柴》,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与表达方式。王维的诗中更强调山水的意境,而张肯则更细腻地描绘了苔藓的生长,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意象分析》

相关查询

详定幕次呈圣从乐道 春入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 秋风 寄王逢原 咏谷 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 冲卿席上得作 玉簪 送陈景初金陵持服举族贫病烦君药石之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字旁的字 了无惧色 入字旁的字 督战 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拨云雾见青天 怀香 魚字旁的字 草鞋 匸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躬开头的成语 愁绪冥冥 水陆杂陈 源远根深 落墨 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婺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