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7:41
秋风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揫敛一何饕,天机亦自劳。
墙隈小翻动,屋角盛呼号。
漠漠惊沙密,纷纷断柳高。
江湖岂在眼,昨夜梦波涛。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的萧瑟景象。秋风一来,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天上的云彩也变得沉重,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冷而劳心。墙角的风吹动着小草,屋角的呼号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沙尘飞舞,柳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凋零。江湖的壮丽景色似乎不再重要,昨夜梦中波涛汹涌的情景仍在脑海中回荡。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以其政治改革和文学成就著称,倡导“变法”,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新法。他的诗词风格多样,语言清新,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正值王安石政治生涯的高峰。他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感受,寄托对时局的思考与情感。
《秋风》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描绘了秋季的特征,展现了王安石善于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诗中通过“秋风”这一主题,传达了自然界与人心之间的共鸣。诗人以“揫敛一何饕”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秋风的强烈与无情,暗示着严寒的来临。接下来的描写如“墙隈小翻动”、“屋角盛呼号”,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细微变化,表现了秋风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
“漠漠惊沙密,纷纷断柳高”两句,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凋零与无奈的情感,柳树的断枝与沙尘的飞舞,仿佛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最后一句“江湖岂在眼,昨夜梦波涛”,则引人深思,梦中波涛的壮阔与现实的单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读来令人感受到浓郁的秋意与深刻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秋风》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诗中提到的“墙隈小翻动”指的是:
A. 风吹动小草
B. 雨水冲刷墙壁
C. 小动物的活动
D. 人的走动
诗的最后一句“昨夜梦波涛”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B. 自然的美丽
C. 生活的烦恼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