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5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58:39
可怜台上谷,转目已阴繁。 不解诗人意,何为乐彼园。
可怜那台上的谷子,转眼间已是阴影重重。 不明白诗人心意,为什么要乐于那园中的生活呢?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可以理解为对田园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以诗、文、词、赋等多种形式卓越,尤其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咏谷》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是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思考的体现,反映出诗人在繁忙的政治生涯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王安石的《咏谷》以简练的语言、清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篇“可怜台上谷”便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台上的谷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似乎是充满生机的。然而,当诗人“转目已阴繁”,却又描绘出一种阴暗、沉重的氛围,似乎暗示着生活中繁华背后的孤独与无奈。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也隐含了对人类世俗生活的反思。
在“何为乐彼园”一句中,诗人直白地提出了对田园生活的疑惑,似乎在质疑人们对简单幸福的向往是否真能理解其内涵。诗的情感基调由欣赏转为沉思,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探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简洁却富有表现力,体现了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展示了他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对人性思考,探讨了人们对简单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揭示了生活中的复杂性与人心的孤独。
王安石的《咏谷》属于哪个朝代的作品?
诗中“可怜台上谷”表达了什么情感?
“转目已阴繁”中“阴繁”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