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

时间: 2025-07-27 16:36:14

诗句

意衰难自力,扶路便思还。

强逐萧骚水,遥看惨淡山。

行寻香草遍,归漾晚云间。

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36:14

诗词名称: 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意衰难自力,扶路便思还。
强逐萧骚水,遥看惨淡山。
行寻香草遍,归漾晚云间。
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身心疲惫之际,渴望返回故乡的情绪。面对衰弱的身体,行走的路途让我愈发思念家乡。我努力追赶那清澈的溪水,远远地望着那黯淡的山峦。一路上寻找香草,归途在晚霞中轻轻荡漾。那明亮的西山我看得清楚,但那隐居的高人是我无法攀附的。


注释:

  • 意衰:意志衰弱。
  • 扶路:在路上行走时需要扶持。
  • 萧骚水:指清幽的水流,取自《离骚》一诗。
  • 惨淡:形容山色黯淡,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 香草:指芳香的草木,常用于描绘自然之美。
  • 归漾:归途荡漾,形容归来的轻松和愉悦。
  • 西崦:西边的山峦。
  • 幽人:隐居的高人,这里有向往而又无法接近的意味。

典故解析:

“萧骚”二字来源于屈原的《离骚》,表达了作者对清高隐逸生活的向往。“香草”则常用作诗词中的美好象征,传达自然之美和隐逸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倡导“变法”,希望通过政治改革实现国家的富强,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含蓄见长,常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王安石身处繁忙的政治生涯中,感到身心俱疲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全诗共四联,前两联主要描绘了旅途的疲惫和对自然的追寻,后两联则转向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在首联中,“意衰难自力”直接表现出诗人的衰弱与无奈,行走在路上,心中思乡之情愈加浓厚。接着,诗人以“强逐萧骚水”表达对清流的追逐,仿佛在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慰藉。这里的“萧骚”不仅是水的清澈,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后两联则通过“行寻香草遍,归漾晚云间”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图景,诗人一边行走,一边寻找香草,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的“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则表达了隐居高人的理想与现实的隔阂,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透过简单的景物描写,折射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意衰难自力:表达了诗人因身体和精神的疲惫而感到无力。
  2. 扶路便思还:在行走的过程中,心中不禁思念家乡。
  3. 强逐萧骚水:努力追赶那清澈的水流,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 遥看惨淡山:远望那黯淡的山峦,象征着人生的艰辛。
  5. 行寻香草遍:在路上四处寻找香草,暗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6. 归漾晚云间:归途在晚霞中轻轻荡漾,传达归家时的轻松与愉悦。
  7. 西崦分明见:清楚地看到西边的山峦。
  8. 幽人不可攀:隐居的高人让人无法接近,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萧骚水与香草的描写,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 对仗:如“扶路便思还”和“行寻香草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山水、香草等自然景物,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意衰:象征身心的疲惫与无力。
  • 香草:代表自然的美好,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西崦: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诗人向往的高人隐居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忧国忧民
    • B. 归隐与思乡
    • C. 对友人的思念
    • D. 对爱情的向往
  2. 诗中提到的“萧骚”是指什么?

    • A. 一种鸟类
    • B. 一种水流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乐器
  3. “幽人不可攀”中的“幽人”指的是什么?

    • A. 隐士
    • B. 朋友
    • C. 恋人
    • D. 亲人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安石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安石更加强调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词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中喜与故交宿话 送蜀客游维扬 途中春 书事投所知 秋夕病中 秋日卧病(一作秋日旅中) 李昭象云与二三同人见访有寄 投江上崔尚书 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 别舍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馈劳 扼吭夺食 包含槎的词语有哪些 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银旛 儿字旁的字 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视有若无 讹兽 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周武王 乙字旁的字 绝伦逸群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尘表 鬥字旁的字 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白璧三献 一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