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满江红·不作三公》

时间: 2025-05-02 12:46:50

诗句

不作三公,归来钓、桐庐江侧。

刘文叔、眼青不改,故人头白。

风节傥能关社稷,云台何必图颜色。

使阿瞒、临死尚称臣,伊谁力。

登钓石,初相识。

鱼竿老,羊裘窄。

除江山风月,更谁消得。

烟雨一川双桨急,转头不忿青山隔。

叹鼻端、不省利名醒,京华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6:50

原文展示:

满江红·不作三公
不作三公,归来钓桐庐江侧。
刘文叔眼青不改,故人头白。
风节傥能关社稷,云台何必图颜色。
使阿瞒临死尚称臣,伊谁力。
登钓石,初相识。
鱼竿老,羊裘窄。
除江山风月,更谁消得。
烟雨一川双桨急,转头不忿青山隔。
叹鼻端不省利名醒,京华客。

白话文翻译:

不愿意做三公(高官),我宁愿回到桐庐江边钓鱼。
刘文叔(刘备)眼中的志向依旧不改,而故人的白发已苍苍。
如果风节真的能影响社稷,那么云台山何必再去追求名声?
就算阿瞒临终时仍称臣,究竟是谁的力量?
我登上钓石,与你初次相识。
鱼竿已经老旧,羊皮衣也显得狭窄。
除了江山和风月,还有谁能消磨岁月?
烟雨中一川双桨划得急,转过头去不满地看那青山。
叹息之间,不知道追求名利是否真能醒悟,终究是个京华的客人。

注释:

  • 三公:指古代的三公职务(太尉、司徒、司空),象征权力与地位。
  • 刘文叔:指刘备,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眼青指其志向不变。
  • 社稷:指国家和政权。
  • 云台:云台山,另有所指,象征权位与名声。
  • 阿瞒:指曹操,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 钓石:诗人所钓之处,象征闲适的生活。
  • 京华:指京城,象征繁华和名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宋代,时代背景是政治动荡与士人追求理想的矛盾时期。

创作背景:

诗作表达了对权力的拒绝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困惑,尤其是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背景下。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不作三公》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权力的冷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以“钓桐庐江侧”开篇,传达出一种归隐自然的愿望。刘文叔(刘备)的形象则引入了历史对比,展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接下来的“风节傥能关社稷,云台何必图颜色”则是对名利的质疑,表达了诗人对权力游戏的厌倦。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钓石与鱼竿的描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单调。尤其是“烟雨一川双桨急,转头不忿青山隔”,展现了诗人在面对青山的无奈与不满,暗示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深刻,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作三公,归来钓桐庐江侧:表明不愿追逐权力,向往平静生活。
  • 刘文叔眼青不改,故人头白:以历史人物作对比,反映时间的流逝和理想的坚持。
  • 风节傥能关社稷,云台何必图颜色:质疑名利的价值,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使阿瞒临死尚称臣,伊谁力:反思历史,探讨权力的本质。
  • 登钓石,初相识:描绘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鱼竿老,羊裘窄:象征生活的简朴和时间的流逝。
  • 除江山风月,更谁消得:思考除了江山与风月之外,还有什么值得追求。
  • 烟雨一川双桨急,转头不忿青山隔:表达内心的焦虑与对现实的不满。
  • 叹鼻端不省利名醒,京华客:点明自己在追求名利中迷失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增强主题。
  • 象征:钓石、鱼竿等象征着闲适与自然生活。
  • 拟人:将风节与云台拟人化,使其有思想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权力的拒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钓石:象征宁静与闲适的生活。
  • 江山:象征权力与欲望。
  • 青山:象征理想与现实的隔阂。
  • 烟雨:象征迷茫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刘文叔”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刘备
    • C. 诸葛亮
    • D. 孙权
  2. 诗人对权力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排斥
    • C. 中立
    • D. 崇拜
  3. “烟雨一川双桨急”中的“烟雨”象征什么?

    • A. 清晰
    • B. 迷茫
    • C. 喜悦
    • D. 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作品,表达对自然与爱国的情感。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的作品,反思历史与人生。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同样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
  • 《登高》(杜甫):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哀愁,主题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圣俞感李花 画舫斋记 圣无忧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四温成皇后合四首 球场看山 句 其三 木芙蓉 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 再至汝阴三绝 谢人寄双桂树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禅经 文身断发 缶字旁的字 黔剧 玩世不羁 包含将的成语 虎字头的字 龠字旁的字 畏结尾的成语 出入无常 盘石之固 语默 天座 渺无人烟 衣字旁的字 鬼哭神惊 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