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25:24
题杜居士(一作赠题杜隐居)
作者: 许浑 〔唐代〕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松树之下,石床上平静生活的人(杜居士),无人知晓他的名姓。溪水结冰,划船时发出寒冷的声响,雪落在岩石上,夜晚透过窗户闪烁着明亮的光芒。诗人感到内心的烦恼已经消散,心灵平静如同马儿自在地行走。想必这个来访的人,和他的身世都已无关紧要。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隐居生活的描写与古代隐士文化的理想相符。在唐代,许多文人都向往隐逸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世无争。
作者介绍:
许浑(约789年—858年),唐代诗人,字子昂,号逸少,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作品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某个冬季的夜晚,许浑拜访杜居士时所作。杜居士作为隐士,恬淡自守,反映出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的生活境界,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诗中描绘的自然场景,如“溪冰寒棹响”与“岩雪夜窗明”,不仅展现了冬季的寂静与清冷,更与隐士内心的平和形成呼应。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中的“机尽”与“心猿”对比鲜明,展示了从内心的烦恼到外部的宁静的转变。这不仅是对隐士心境的生动描绘,也反映了诗人与隐士之间的情感共鸣。最后两句的“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则将个人的无所牵挂与隐士的超脱精神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邃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唐代山水诗的典雅与深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隐士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宁静、超然的生活理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描写的环境主要是哪个季节的特征?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中“机”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来客”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