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3:14
千岩万壑独携琴,
知在陵阳不可寻。
去辙已平秋草遍,
空斋长掩暮云深。
霜寒橡栗留山鼠,
月冷菰蒲散水禽。
唯有西邻张仲蔚,
坐来同怆别离心。
在千山万壑之间,我独自携琴而行,
知道李隐君在陵阳,却无法寻觅他的踪迹。
马蹄印已淡去,秋草遍地,
空荡的书斋长久被暮云深深掩盖。
霜冷的天气中,橡树和栗树吸引了山鼠,
月光下,菰蒲摇曳,水鸟散去。
唯有西邻的张仲蔚,
坐在这里,共同感受到离别的惆怅。
李隐君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诗中提到的“陵阳”可能与其隐居的地点有关。张仲蔚则是诗人的朋友,代表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链接。
作者介绍:许浑,字子逸,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士人隐逸风潮,诗人因寻访李隐君而未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千山万壑的自然风光和秋天的萧瑟景象,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孤寂氛围,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失落。开篇便用“千岩万壑”展现出高远的境界,紧接着转入寻友的无奈,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在描绘秋草与暮云的意象时,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友谊的变迁。后面两句则通过霜寒和月冷,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气氛,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共鸣。最后与张仲蔚的相聚,虽然是暂时的安慰,却也让人感受到人际间的温暖和离别的苦涩,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和意象的交织,形成了典雅的诗风。如“千岩万壑”与“霜寒橡栗”在意象上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李隐君”居住在哪里?
诗人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千岩万壑独携琴”中“独”字的作用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许浑与王维的诗歌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孤独,但王维的诗更加细腻,许浑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