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3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4:08
过安仁岸
野水工穿石,疏林不掩巢。
雨蒲拳病叶,风筱秃危稍。
短胫知难续,长腰强自抄。
兹游良不恶,物色困诙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诗人观察到野水在石缝中流淌,稀疏的树林并未遮掩鸟巢。雨水打在蒲草上,病了的叶子显得无精打采;风吹动竹子,竹子的细枝显得脆弱而摇曳。短腿的动物知道自己难以追逐,长身的动物却自如地穿行。这次游览并不讨厌,尽管周围的环境似乎有些困扰,但景色依然让人忍俊不禁。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观察自然,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安仁岸附近的自然景色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反映了他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杨万里的《过安仁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中的微小景象,透过日常生活的观察,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诗的前两句“野水工穿石,疏林不掩巢”描绘出一幅水流穿石、树林稀疏的画面,传达出一种生机与灵动。水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力量,而稀疏的树林则暗示着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雨蒲拳病叶,风筱秃危稍”则展现了自然的另一面,雨水和风的侵袭使得植物显得脆弱,表现出自然界的不易与生存的艰辛。这种对比让人深思,诗人在自然的细节中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最后两句“短胫知难续,长腰强自抄”不仅描绘了动物的生存状态,也象征了人生的不同境遇。短腿的动物因自身的局限而不得不知难而退,而长身的动物则能在环境中自如穿行。这种象征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也反映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写,杨万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反映了人生的哲理与生命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野水”是指什么?
“短胫知难续”的意思是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过安仁岸》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但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中生命状态的观察与思考,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表现自然的静谧与宁静,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