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安仁岸》

时间: 2025-05-02 19:34:08

诗句

野水工穿石,疏林不掩巢。

雨蒲拳病叶,风筱秃危稍。

短胫知难续,长腰强自抄。

兹游良不恶,物色困诙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4:08

原文展示:

过安仁岸
野水工穿石,疏林不掩巢。
雨蒲拳病叶,风筱秃危稍。
短胫知难续,长腰强自抄。
兹游良不恶,物色困诙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诗人观察到野水在石缝中流淌,稀疏的树林并未遮掩鸟巢。雨水打在蒲草上,病了的叶子显得无精打采;风吹动竹子,竹子的细枝显得脆弱而摇曳。短腿的动物知道自己难以追逐,长身的动物却自如地穿行。这次游览并不讨厌,尽管周围的环境似乎有些困扰,但景色依然让人忍俊不禁。

注释:

  • :指的是努力、巧妙地;这里形容水流穿石的力量。
  • 疏林:稀疏的树林,强调其不密集。
  • 雨蒲拳:雨打在蒲草上,蒲草的叶子因雨而显得萎缩、病态。
  • 拳病叶:可能指的是因雨受损的蒲草叶子,形容状况不佳。
  • 短胫长腰:暗指不同身形的动物,短胳膊或腿的动物因难以行动而知难而退,长身的动物则能游刃有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观察自然,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安仁岸附近的自然景色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反映了他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过安仁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中的微小景象,透过日常生活的观察,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诗的前两句“野水工穿石,疏林不掩巢”描绘出一幅水流穿石、树林稀疏的画面,传达出一种生机与灵动。水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力量,而稀疏的树林则暗示着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雨蒲拳病叶,风筱秃危稍”则展现了自然的另一面,雨水和风的侵袭使得植物显得脆弱,表现出自然界的不易与生存的艰辛。这种对比让人深思,诗人在自然的细节中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最后两句“短胫知难续,长腰强自抄”不仅描绘了动物的生存状态,也象征了人生的不同境遇。短腿的动物因自身的局限而不得不知难而退,而长身的动物则能在环境中自如穿行。这种象征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也反映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写,杨万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水工穿石:野外的水流巧妙地穿过石缝,展现了自然力量的无穷。
  2. 疏林不掩巢:稀疏的树林并未完全遮掩鸟巢,暗示自然的开放与生机。
  3. 雨蒲拳病叶:雨水打在蒲草上,造成叶片病态,显现出自然界的脆弱。
  4. 风筱秃危稍:风吹动竹子,细枝显得脆弱而摇曳,突显风的力量与植物的柔弱。
  5. 短胫知难续:短腿动物知道追逐困难,从而选择放弃,体现出对环境的智慧。
  6. 长腰强自抄:长身的动物在环境中游刃有余,表现出适应能力与灵活性。
  7. 兹游良不恶:此行并不讨厌,说明诗人对游览的享受。
  8. 物色困诙嘲:周围环境虽有困扰,但依然引发诗人的幽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拳病叶”形象地表达了雨对蒲草的影响。
  • 拟人:短腿动物的选择体现了自然界的智慧与情感。
  • 对仗:如“短胫知难续,长腰强自抄”,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反映了人生的哲理与生命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野水:象征自然的活力与生命力。
  2. 疏林:代表自然的开放与生机。
  3. 雨蒲:表现自然的脆弱与无奈。
  4. 风筱: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无情。
  5. 短胫与长腰:分别代表不同生存状态的动物,象征人生的不同选择与境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野水”是指什么?

    • A. 河流
    • B. 雨水
    • C. 瀑布
  2. “短胫知难续”的意思是什么?

    • A. 动物选择放弃追逐
    • B. 动物能轻松追逐
    • C. 动物在水中游泳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生的哲理
    • C. 动物的生活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过安仁岸》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但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中生命状态的观察与思考,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表现自然的静谧与宁静,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3. 《杨万里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答邢居实二首 次韵黄生 送河间吕令 寄亳州何郎中二首 送张衡山 菩萨蛮(佳人) 戏寇君二首 和吴子副知海斋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寄滕县李奉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中蚤虱 生字旁的字 颜闵 包含返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茧的成语 虎字头的字 不事边幅 斗字旁的字 突梯滑稽 慧丽 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力字旁的字 夺开头的成语 威风凛凛 乘虚蹈隙 自怨自艾 协理员 黹字旁的字 包含砰的词语有哪些 前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