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7:22
过髦塘渡
作者:杨万里 〔宋代〕
雪浪无坚岸,金沙有退痕。
断桥犹半板,漱树欲枯根。
为问新来涨,今年第几番?
昨来愁此渡,已济不堪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天的渡口景象。雪水波涛翻滚,岸边没有坚固的根基;金沙滩上留下了潮水退去的痕迹。断桥只剩下半个板子,漱洗的树木似乎快要枯死了。我想问问这次涨水,是今年第几次?昨天我还为这条渡口感到忧愁,现在已经无法再提起。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写于杨万里晚年,他常常在湖畔、河边游历,感受自然的变迁与人情冷暖。诗中对渡口的忧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过髦塘渡》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杨万里通过对渡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诗的开头以“雪浪无坚岸”引入,生动地呈现出冬季的寒冷与不安。接着“金沙有退痕”,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还隐含着人生的无常。断桥的意象则象征着事物的残破与失去,令人感到心痛。
“漱树欲枯根”则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树木以情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最后两句“为问新来涨,今年第几番?昨来愁此渡,已济不堪论。”则以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无奈。整首诗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形成了既有自然美又有哲理思考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断桥”象征着什么?
“雪浪无坚岸”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杨万里的《过髦塘渡》更注重自然景象的变化,而陶渊明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安宁。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风格各异,前者柔和宁静,后者则带有些许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