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园墙隅双松可爱,栽酴醾、金沙以绕其上》

时间: 2025-07-28 09:53:19

诗句

双松树子碧团栾,红锦缠头白锦冠。

尽放花枝过墙去,不妨分与路人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53:19

原文展示:

双松树子碧团栾,红锦缠头白锦冠。
尽放花枝过墙去,不妨分与路人看。

白话文翻译:

两棵松树青翠如团,红色的花朵缠绕着树冠,白色的花朵装点着它们。
它们的花枝尽情地伸出墙外,不妨让路人也来看一看。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松:两棵松树。
  • 树子:指松树的幼苗或树木。
  • 碧团栾:形容松树碧绿而茂盛的样子。
  • 红锦缠头:红色的花朵像锦缎一样缠绕在树冠上。
  • 白锦冠:白色的花朵像锦冠一样装饰在松树上。
  • 尽放:全部绽放。
  • 花枝:花的枝条。
  • 过墙去:伸出墙外。
  • 不妨:没有关系,可以。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写松树的生机勃勃,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命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晚号抚松山人,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人情风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晚年,他在生活中常常与自然亲密接触,喜爱观察周围的环境,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中的双松及其花朵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东园墙隅双松可爱》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双松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动。开篇即以“双松树子碧团栾”描绘出松树的苍翠欲滴,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人用“红锦缠头白锦冠”来形象地描绘花朵的绚丽,红与白的搭配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与和谐。

“尽放花枝过墙去”一句,表现了松树的开放与自由,象征着生命的张扬与不拘束。最后一句“不妨分与路人看”,更是透露出诗人的宽广胸怀,他愿意分享这份美好与他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形象与热情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对松树及其花朵的描绘,杨万里不仅表达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松树子碧团栾:描绘双松的形态,强调其青翠的颜色和茂密的生长。
  • 红锦缠头白锦冠:通过比喻将花朵比作华丽的锦缎,表现出花朵的美丽与装饰性。
  • 尽放花枝过墙去:强调花朵的绽放与生命的蓬勃,表现出一种向外延展的姿态。
  • 不妨分与路人看:表达诗人希望与他人分享这一美好景象的心愿,体现了友善与开放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红锦”、“白锦”,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红锦缠头白锦冠”,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尽放”赋予花朵生命力,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乐于分享的宽广胸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松:象征坚韧与长寿,寓意深厚的生命力。
  • 红锦、白锦:象征美丽与富贵,体现自然的多彩与和谐。
  • 花枝:象征生命的绽放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双松树子”是指什么? A. 两棵松树
    B. 松树的幼苗
    C. 松树的果实

  2. 诗中提到的“红锦”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松树
    B. 红色的花朵
    C. 红色的果实

  3. 诗人希望分享什么? A. 自己的生活
    B. 自然的美丽
    C. 松树的果实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诗词对比:

  • 对比杨万里与李白的山水诗,李白的诗更具豪放与奔放,而杨万里的诗则更细腻与温柔,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泊瓜洲 其一 雨中 次韵答王敬助 其二 猕猴 秋怀 其十 吴姬曲 其六 山中 过沧江 宣和殿画水仙鸲鹆图 张御史西山雪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位尊势重 狐裘蒙茸 风行水上 竹字头的字 知音识曲 瓦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讲辩 百六掾 人字头的字 以德报怨 粲花之论 一言为定 家生孩儿 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