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1:33
原文展示:
《张几仲侍郎挽词三首》
半世金闺彦,中年碧落班。
一般俱紫橐,千古忽青山。
秋入篇章里,春生岳牧间。
汾阳旧部曲,白发万人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张几仲侍郎的追悼与怀念。前半生如同金色的闺房中才俊,中年时如同青天白云般清朗。大家都如同盛开的紫花,千古流传,忽然之间如同青山般遥远。秋天的情景融入了诗篇之中,春天的生机又在山间牧场绽放。汾阳的旧部曲,白发苍苍的人们在此潸然泪下。
注释:
- 金闺彦:指年轻时期的优秀人才,金闺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女儿,暗指才华横溢的人。
- 碧落班:比喻中年时的成就,碧落代表清朗的天空,班指的是光辉灿烂的状态。
- 紫橐:紫色的花朵,象征高雅与美丽。
- 青山:代表永恒与不变,突显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汾阳:地名,指山西省的汾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 潸然:泪水流下的样子,表达悲伤之情。
典故解析:
- 汾阳旧部曲:指的是张几仲曾经的朋友和部曲,汾阳是历史上著名的地方,许多文人墨客都与此地有关系。
- 千古:强调时间的悠久,体现了对张几仲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生,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作者通过追悼张几仲,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对张几仲的描写,勾勒出他一生的辉煌与成就,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半世金闺彦”与“中年碧落班”的对比,反映了人生的变化与无常,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惆怅。特别是“秋入篇章里,春生岳牧间”一句,通过季节的变换隐喻人生的循环与变化,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最后以“白发万人潸”结束,突显了对张几仲的追念,情感浓厚,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世金闺彦:描绘了张几仲年轻时的风采与才华。
- 中年碧落班:中年时的成就,像碧空一样明亮。
- 一般俱紫橐:与他人一样,享受着美好与荣耀。
- 千古忽青山:时间久远,像青山一样静默不变。
- 秋入篇章里:秋天的悲凉感融入了诗篇。
- 春生岳牧间:春天的生机在山间显现,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 汾阳旧部曲:怀念曾经的友人和往事。
- 白发万人潸:众人因张几仲的去世而流泪,展现深切的哀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四季的变化,形象生动。
- 对仗:如“金闺彦”与“碧落班”,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张几仲的追悼,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突显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对历史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金闺:象征着荣华富贵与美好的青春。
- 碧落:象征着清澈明亮的中年时光。
- 紫橐:象征着美好的成就与高雅的追求。
- 青山:象征永恒与沉静,反映时间的流逝。
- 秋:象征着衰落与悲伤。
- 春: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千古忽青山”中的“青山”指的是什么?
- A) 青色的山
- B) 永恒与不变
- C) 未来的希望
- D) 过去的辉煌
-
诗中提到“白发万人潸”的意思是:
- A) 人人欢庆
- B) 大家都在流泪
- C) 众人都在歌唱
- D) 朋友们在聚会
答案:
- B) 宋代
- B) 永恒与不变
- B) 大家都在流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情感饱满,与杨万里的怀旧情怀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