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0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05:37
华山寺
作者:范成大 〔宋代〕
五湖西岸孤绝处,
旃檀大士来同住。
性空真水遍清凉,
随绿出现无方所。
蒙泉新洁监泉明,
瀹茗羹藜甘似乳。
何须苦问莲开未,
桂子菖花了今古。
三翁采笔照青霞,
从此他山都不数。
我今闲行作闲客,
暂借云窗解包具。
魂清骨冷不成眠,
彻晓跏趺听粥鼓。
脚力有余西坞尽,
明日湾头更鸣橹。
却上东山唤德云,
别峰应在银涛许。
在五湖的西岸,有一个孤独而偏僻的地方,
这里有旃檀大士与我同住。
性空的真水遍布,清凉无比,
随着绿色的出现,毫无拘束。
蒙泉清新洁净,监泉明亮如镜,
泡茶时羹藜的味道甜如乳。
何必苦苦询问荷花何时开放,
桂花和菖蒲花早已超越古今。
三位老翁采笔映照着青霞,
从此他山的名胜已不再计较。
我如今闲游,做个悠闲的客人,
暂时借用云窗来放下行囊。
灵魂清澈,骨头冰冷,无法入睡,
彻夜跏趺而坐,听着晨粥的鼓声。
脚力尚余,西坞的风景已经尽览,
明日湾头又要听到船橹的鸣声。
我再上东山去唤德云,
别的山峰,应该在银涛之中。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蕙山,晚号石泉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以及书法家。范成大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华山寺》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纷纷逃避官场、寻求隐逸生活的年代。诗中描绘了华山寺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反映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及对人世纷扰的超脱。
《华山寺》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人在描写华山寺的环境时,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清新的境界。首联“五湖西岸孤绝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幽之地。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性空真水”、“蒙泉新洁”等词语,传达出一种空灵与清凉的感觉,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内心安宁来自于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自我的超越。
诗中的“何须苦问莲开未,桂子菖花了今古”,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淡然和对生命轮回的理解。莲花与桂子、菖蒲代表了不同的生命阶段和美好事物,诗人不再执着于“莲开未”,而是赞美当前的美好。
在后面的描绘中,诗人通过“我今闲行作闲客,暂借云窗解包具”,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闲客的惬意与自在。夜晚的“不成眠”,则体现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即便有些孤独,也依然心怀平和。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和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清静的环境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在纷繁的世俗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平和与自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华山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范成大
C. 杜甫
诗中“性空真水遍清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内心的纷扰
B. 内心的宁静
C. 对自然的厌倦
“何须苦问莲开未”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时间的焦虑
B. 对生活的淡然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