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3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31:56
闭门
苏辙 〔宋代〕
闭门颍昌市,不识颍昌人。
身闲未易过,闲久生暗尘。
我今作门计,欲与黄卷亲。
少年病书史,未老目先昏。
掩卷默无言,闭目中自存。
心光定中发,廓然四无邻。
不知心已空,不见外物纷。
瞿昙昔尝云,咄哉不肯信。
一见勿复失,愈久当愈真。
我闭门不出,身在颍昌这个市镇,却不知道这里的人。
我一身清闲,却难以轻易度过时光,闲久了便生出无聊的尘埃。
我如今决定闭门,想要与书卷亲近。
年轻时沉迷书史,到了老了眼目却渐渐昏沉。
我合上书卷默默无言,闭上眼睛沉浸于内心的存在。
心中光明从宁静中显现,周围便没有邻人。
我不知道内心已是空灵,不见外界的纷扰。
瞿昙曾经说过,哎呀,怎么会不肯相信呢?
一旦见到就不要再错过,越久越真实。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他在诗词、散文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表达心境与情感。
创作背景
《闭门》创作于其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淡泊,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的追求和内心的反思。
《闭门》展现了苏辙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中开头的“闭门颍昌市,不识颍昌人”,表现了他与世隔绝的状态,传达出一种对繁华城市的无奈与超脱。接下来的“身闲未易过,闲久生暗尘”,则体现了他在闲暇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内心的烦恼。诗人通过“我今作门计,欲与黄卷亲”表达了自己渴望通过阅读来寻找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几句则更深入地描绘了他内心的变化与感悟,尤其是“掩卷默无言,闭目中自存”,这句诗道出了他在阅读中获得的宁静与思考。最后几句则引入了哲理的思考,强调内心的真实比外界的纷扰更为重要,苏辙通过引用“瞿昙”的话,提醒自己和读者要珍惜真实的内心感受。
整首诗在反映个人思想的同时,亦深刻地触及了人生的真谛,展现了诗人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深思熟虑,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闭门颍昌市,不识颍昌人。
诗人闭门不出,身处颍昌,却对周围的人毫无了解,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
身闲未易过,闲久生暗尘。
身体虽然清闲,但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内心生出烦闷。
我今作门计,欲与黄卷亲。
决定隐居,想要与书本为伴,渴望通过阅读来获得内心的充实。
少年病书史,未老目先昏。
年轻时沉迷于书籍,到了老年,眼睛却渐渐模糊,感叹时光流逝。
掩卷默无言,闭目中自存。
合上书本,沉默无言,闭上眼睛默默感受内心的存在。
心光定中发,廓然四无邻。
内心的光明在宁静中显现,四周没有他人打扰,体现了一种极致的内心安宁。
不知心已空,不见外物纷。
不自知内心已空灵,外界的纷扰也逐渐消失,反映出内心的超脱。
瞿昙昔尝云,咄哉不肯信。
引用释迦牟尼的话,感叹对真理的怀疑和迷惘。
一见勿复失,愈久当愈真。
一旦领悟的真理,就不要轻易放弃,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会愈加显现。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纷扰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强调内心真实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辙的《闭门》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黄卷”指的是什么?
“心光定中发”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苏辙的《闭门》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对自然的感悟与酒的豪情。两者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