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9:08
平明坐曹黄昏归,终岁得闲惟有夜。
已邀明月出墙东,更遣清风扫庭下。
城上青鬟四山合,门前白练长江泻。
谁家高会吹参差,邻妇悲歌舂罢亚。
二年忧患今已过,一夜清光天所借。
西京诗句出苏李,南国风流数王谢。
已随孤棹去中原,肯顾新科求上舍。
读书本自比嵇锻,学剑要须问曹蔗。
清觞滟滟君莫违,佳句骎骎予已怕。
狂夫猖狂终累人,不返行遭亲党骂。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従只有彭门夜。
露侵笳鼓思城阙,寒迫鱼龙舞潭下。
厌厌夜饮欢自足,落落襟怀向人泻。
秋深河来巨野溢,水乾楼起滕王亚。
北海孔公虽好客,河内寇君那得借。
是非朝野忽纷纭,得丧芳菲一开谢。
明月多情还入门,流水何知空绕舍。
晨餐江市富鳣鲂,夜宿山村足梨蔗。
坐隅鹏鸟不须问,墙外蝮蛇犹足怕。
娄公见唾行自干,冯老尚多谁定骂。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9:08
苏辙《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
平明坐曹黄昏归,终岁得闲惟有夜。
已邀明月出墙东,更遣清风扫庭下。
城上青鬟四山合,门前白练长江泻。
谁家高会吹参差,邻妇悲歌舂罢亚。
二年忧患今已过,一夜清光天所借。
西京诗句出苏李,南国风流数王谢。
已随孤棹去中原,肯顾新科求上舍。
读书本自比嵇锻,学剑要须问曹蔗。
清觞滟滟君莫违,佳句骎骎予已怕。
狂夫猖狂终累人,不返行遭亲党骂。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従只有彭门夜。
露侵笳鼓思城阙,寒迫鱼龙舞潭下。
厌厌夜饮欢自足,落落襟怀向人泻。
秋深河来巨野溢,水乾楼起滕王亚。
北海孔公虽好客,河内寇君那得借。
是非朝野忽纷纭,得丧芳菲一开谢。
明月多情还入门,流水何知空绕舍。
晨餐江市富鳣鲂,夜宿山村足梨蔗。
坐隅鹏鸟不须问,墙外蝮蛇犹足怕。
娄公见唾行自干,冯老尚多谁定骂。
在明亮的月光下,我坐在庭院中,黄昏时分归来,整年只有夜晚的闲暇。
我已邀请明月从墙东升起,又让清风轻扫庭院。
城上青山四面环合,门前的长江如白练般倾泻。
谁家在高会中吹奏乐曲,邻居的妇女在舂米时悲歌。
两年的忧患如今已过去,一夜的清辉是天所赐。
西京的诗句出自苏李,南国的风流数得上王谢。
我已随孤舟去往中原,怎肯再顾新科的名利。
读书本就应比作嵇康,学剑还需请教曹植。
清酒荡漾,不要违背我,佳句如潮,我已心惊。
狂人放肆终究累人,行路不回遭亲朋的骂。
十年秋月照着我的思念,只有在彭门的夜晚共徜徉。
露水侵湿了笳鼓,思念着城阙,寒风逼近,鱼龙在潭底舞动。
厌倦了夜饮,欢愉自足,胸怀如水向人倾泻。
秋深河水泛滥,水退楼阁高耸如滕王。
北海的孔子虽然好客,河内的阮君哪能借得他的风雅。
是非朝野忽然纷乱,成败如花开花谢。
明月多情又回到我的门前,流水又何知空绕我舍。
早晨在江边吃到丰富的鳣鲂,晚上在山村宿足够的梨和蔗。
坐在一旁的鹏鸟不必问,墙外的毒蛇仍然让人害怕。
娄公的唾液行走自如,冯老的骂声又有谁能定论。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阮亭,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词、文赋见长,风格清新,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传世有《苏辙文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月明之夜,作者与友人王郎对月而作,抒发对亲友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诗中反映出作者在经历了忧患之后,心怀悠然,借月抒情,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以中秋为背景,月亮成为诗中情感的载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闲适,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接着,诗人通过明月和清风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夜晚的珍惜。在后面的段落中,逐渐引入对友人王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哲思。
诗中,苏辙通过细腻的意象,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又悠远的情感。特别是“十年秋月照相思,相従只有彭门夜”,两句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友人深厚的感情,令人动容。此外,诗中多处提及文人雅士,表现出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丰富多彩,而且在情感上层次分明,展现了苏辙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思考与广阔的情怀。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诗人不仅抒发了个人的孤独与思念,也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显示出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敏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借中秋明月抒发对亲友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友情的珍重。诗中流露出的淡然与哲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建了一个既静谧又充满情感的空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平明坐曹黄昏归”,意指哪个时间段?
“明月多情还入门”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清觞滟滟君莫违”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苏辙的这首诗更多地表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对人生经历的感悟,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都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表达情感,但所传达的情感基调和主题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