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子瞻濠州七绝浮山洞》

时间: 2025-05-07 07:15:34

诗句

洞府元依水面开,秋潮每到洞门回。

幽人燕坐门前石,长看长淮船去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5:34

原文展示

洞府元依水面开,
秋潮每到洞门回。
幽人燕坐门前石,
长看长淮船去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依水而建的洞府,秋潮时常回涌到洞门前。诗中的隐者悠闲地坐在门前的石头上,目睹着长淮水面上船只的往来,表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注释

  • 洞府:山洞或隐居之所,这里指诗人的隐居地。
  • 元依:原本依靠,形容洞府的建造依傍于水面。
  • 秋潮:指秋季的潮水,通常是指水位的变化。
  • 幽人:指隐居的人,通常具有高洁的品格。
  • 燕坐:燕,古意为安闲、舒适,指悠闲地坐着。
  • 长淮:指长江的淮河部分,象征着宽广的水面。

典故解析

“长淮”在古代诗歌中常用于象征浩瀚的水域,许多诗人以此表达人生的无常与浮沉。隐者的悠然自得也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歌多表现出旷达、清新之风,富有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晚年,他因政治原因遭到贬谪,选择在濠州隐居,诗中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洞府依水而建,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秋潮的回涌更是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变迁。诗中“幽人燕坐”,展现了隐者悠闲的生活状态,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而“长看长淮船去来”,则引发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船的来去象征着人生的变化与无常。整首诗在音韵上也显得和谐,四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形成了完整的意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府元依水面开:洞府依傍着水面而建,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
  2. 秋潮每到洞门回:秋天的潮水时常涌到洞门前,体现出自然的变化。
  3. 幽人燕坐门前石:隐者安静地坐在门前的石头上,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4. 长看长淮船去来:长时间地注视着长淮水面上船只的出入,寓意着对世事的淡然。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秋潮”比喻人生的起伏。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把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隐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超脱,展现了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理想,强调了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平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府:象征隐逸、安宁的生活。
  • 水面:代表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变迁。
  • 秋潮:象征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幽人:象征高洁、超脱的隐者形象。
  • 长淮:象征辽阔、深远的生命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洞府元依水面开”中的“元依”是什么意思?

    • A. 原本依靠
    • B. 远离
    • C. 依靠山峰
    • D. 依靠风
  2. 诗中“幽人燕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愁
    • B. 悠闲
    • C. 生气
    • D. 紧张
  3. “长看长淮船去来”中的“长淮”指的是什么?

    • A. 长江
    • B. 淮河
    • C. 黄河
    • D. 长江和淮河的交汇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美好,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中隐逸生活的乐趣与安宁。

诗词对比

  • 苏轼《题临安邸》: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的诗更强调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思考。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的个性,而苏辙则显得更加沉稳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垄头水 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水精 田家行 上李益庶子 采桑 赠王处士 园果 赠洪誓师 昭应官舍书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字旁的字 心劳意穰 廾字旁的字 横行介士 攀今掉古 乚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判明 仁开头的成语 熊猫 世仆 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白字旁的字 偷合苟容 阳月 害咎 举世混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