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时间: 2025-05-02 18:14:51

诗句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4:51

原文展示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文同 〔宋代〕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

白话文翻译

在南园躲避中伏的酷热,心情愉悦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墙外的山谷云雾升起,屋檐前山雨飘飞。 兴致过后想要点亮蜡烛,坐得久了感觉需要加件衣服。 因为喜爱东岩下的泉水声,它与青翠的山色相通。

注释

  • 中伏:指夏季三伏中的第二伏,天气最热的时候。
  • 意适:心情愉悦。
  • 秉烛:点亮蜡烛。
  •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六月十日,正值中伏,天气酷热。诗人选择在玉峰园避暑,却在此时遭遇了一场山雨,诗中描绘了避暑时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情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南园避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直接点明了避暑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愉悦。中间两句“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生动地描绘了山雨来临的景象,云雾缭绕,雨丝飘飞,给人以清凉之感。后两句“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则表现了诗人由兴致高昂到感到凉意的转变,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心境的影响。最后一句“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泉水声与青翠的山色相映成趣,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诗人选择在南园避暑,心情愉悦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2.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墙外的山谷云雾升起,屋檐前山雨飘飞,生动描绘了山雨来临的景象。
  3. 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兴致过后想要点亮蜡烛,坐得久了感觉需要加件衣服,表现了诗人由兴致高昂到感到凉意的转变。
  4.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因为喜爱东岩下的泉水声,它与青翠的山色相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

修辞手法

  • 拟人:“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中的“起”和“飞”赋予了云和雨以动态,使其显得生动活泼。
  • 对仗:“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中的“墙外”与“檐前”,“谷云”与“山雨”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避暑时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自然环境对人心境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谷云:山谷中的云雾,象征着清凉和宁静。
  • 山雨:飘飞的山雨,给人以清凉之感。
  • 泉声:东岩下的泉水声,与青翠的山色相映成趣,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园避中伏”中的“中伏”指的是什么?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诗中“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晴天 B. 阴天 C. 山雨 D. 雪天

  3. 诗中“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喜爱? A. 山色 B. 泉水声 C. 云雾 D. 雨声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描绘春日江畔的花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文同《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注重表达避暑时的清凉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山中秋景的宁静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文同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送伯兄赴吏改官 送何子温移亳州三首 和酬施和叟宣德 招黄魏二生 烂石村 鸷鹊诗 送路纠归老丹阳 登凤凰山怀子瞻 其二 题画李白真 三月二十二日榴花盛开戏作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辩说属辞 遇难成祥 頁字旁的字 斑蝥 铁心木肠 爪字旁的字 山叫子 贝字旁的字 商务参赞 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容容 包含倏的词语有哪些 横是 千金敝帚 文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喑噁叱咤 包含延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