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9:35
原文展示:
毛老斗牛 文同 〔宋代〕
牛牛尔何争,于此辄斗怒。 长鞭闹儿童,大炬走翁妪。 苍狄火换娄八九子,骇立各四顾。 何时解角归,茅舍江村暮。
白话文翻译:
牛啊牛,你们为何在这里争斗发怒? 孩子们挥舞着长鞭嬉戏,老人们拿着火把奔跑。 苍狄的火焰换成了娄八九子,惊恐地站立四处张望。 何时才能解开角斗,回到那江村茅舍的黄昏?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此诗通过描绘牛斗的场景,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文同在观察乡村生活时,对牛斗这一常见现象的即兴创作。通过牛斗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牛斗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中“长鞭闹儿童,大炬走翁妪”一句,既描绘了孩子们的嬉戏,也展现了老人们的活动,生动地勾勒出一幅乡村生活的画卷。而“何时解角归,茅舍江村暮”则表达了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体现了文同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牛斗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诗人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朴实的语言,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长鞭闹儿童,大炬走翁妪”描绘了什么场景? A. 乡村的宁静生活 B. 乡村的热闹活动 C. 牛斗的激烈场面 D. 火焰的变化 答案:B
诗中“何时解角归,茅舍江村暮”表达了什么? A. 对牛斗的担忧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火焰变化的惊恐 D. 对乡村生活的厌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