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

时间: 2025-04-24 08:04:05

诗句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

(余昔年辞免使北。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

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

(予与子由入京时,北使已问所在。

后余馆伴,北使屡诵三苏文。

)那知老病浑无用,欲问君王乞镜湖。

始忆庚寅降屈原,旋看蜡凤戏僧虔。

随翁万里心如铁,此子何劳为买田。

(时犹子迟侍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8:04:05

原文展示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
余昔年辞免使北。胡羊代马得安眠,
穷发之南共一天。又见子卿持汉节,
遥知遗老泣山前。毡毳年来亦甚都,
时时鴂舌问三苏。予与子由入京时,
北使已问所在。后余馆伴,北使屡诵三苏文。
那知老病浑无用,欲问君王乞镜湖。
始忆庚寅降屈原,旋看蜡凤戏僧虔。
随翁万里心如铁,此子何劳为买田。
时犹子迟侍行。

白话文翻译

老人年老体衰,已经逃避了寒冷的冬天,而你又要辞别,我心里感到难以理喻。
你要去卢龙看那古老的边塞,投笔写下对易水的怀念,吊唁燕丹的英名。
我当年辞去北方的使节职务,胡羊代替马匹让我安然入睡,
南方的穷乡僻壤与北方的天际共存一片天空。再见到你,手持汉朝的节令,
我遥想那位遗老在山前泪流满面。毡毳衣物这些年也非常寒冷,
时时听到杜鹃的叫声问候三苏。
我和你兄弟一起入京时,北方的使者已询问我的行踪。
后来我在馆里做客,北方使者屡次吟诵三苏的诗文。
谁知我因年老多病,已经毫无用处,想向君王求一面镜子。
不由得想起庚寅年屈原的事,转眼又见蜡凤戏弄僧虔。
随翁千里万里,我的心如铁一般坚硬,
而你何必为买田而辛劳?而此时你又迟迟未能出发。

注释

  • 卢龙:指古代的一个边塞,可能暗指对边疆的思念。
  • 燕丹:指燕国的名将,因其英勇事迹而被怀念。
  • 三苏:指苏轼、苏辙和他们的父亲苏洵,三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 镜湖:可能象征着一种自省与反思的愿望。
  • 蜡凤:指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对往昔的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诗情真意切,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诗中通过描述与友人别离的情景,展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部分,老人痴钝已逃寒,反映出他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而子复辞行则表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三苏的典故,既是对家族传统的承袭,也暗示了对文学的追求。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恰到好处,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情感的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人痴钝已逃寒”:指年老无能,但已逃避严寒,暗示老人的无奈。
  2. “子复辞行理亦难”:朋友离去让他感到难以理解与接受。
  3. “要到卢龙看古塞”:表现出对边塞的向往与思考。
  4. “投文易水吊燕丹”:写作表达对英勇人物的崇拜与怀念。
  5. “余昔年辞免使北”:回忆自己曾经的经历,感慨万千。
  6. “胡羊代马得安眠”:用胡羊象征安宁的生活,暗含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7. “穷发之南共一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命运。
  8. “又见子卿持汉节”:再次见到朋友,感慨万千。
  9. “遥知遗老泣山前”:想象老人在山前泪流满面,表现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10. “予与子由入京时”:提到曾与弟弟一同入京的经历,感怀往事。
  11. “北使已问所在”:北方使者已询问他的位置,象征与外界的联系。
  12. “后余馆伴,北使屡诵三苏文”:描写在馆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
  13. “那知老病浑无用”:自我反省,对年老多病的无奈。
  14. “欲问君王乞镜湖”:渴望得到一面镜子,自省与反思的象征。
  15. “始忆庚寅降屈原”:提及屈原,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16. “旋看蜡凤戏僧虔”:用蜡凤的形象增加诗的意象层次。
  17. “随翁万里心如铁”:表达心志坚定,尽管环境艰难。
  18. “此子何劳为买田”:对朋友的叮咛,劝其不必劳累。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胡羊代马”描绘安眠的意象,增强诗的画面感。
  • 对仗:如“遥知遗老泣山前”与“时时鴂舌问三苏”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意象:通过典故与历史人物的引用,增加诗的深度和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老年、友情、历史的感怀,展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友人的珍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人:象征着衰老与无奈。
  • 卢龙:象征着对历史的追忆。
  • 燕丹:象征着英勇与英雄情怀。
  • 三苏:象征着文学与家族的传统。
  • 镜湖:象征自省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地方“卢龙”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
    • B. 对历史的追忆
    • C. 安宁的生活
  2. 诗中提到的“三苏”指的是谁?

    • A. 苏轼、苏辙和苏洵
    • B. 苏轼和李白
    • C. 苏轼和白居易
  3. 诗中提到的“镜湖”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自省与反思
    • C. 战争的回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苏轼的作品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情壮志。两者都在诗中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但苏轼更为细腻,李白则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晨炊翫鞭亭二首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六 观善斋 天丝行 阻风泊舒州长风沙二首 其二 见张钦夫二首 跋忠敏任公遗帖 小舟晚兴四首 樱桃煎 和仲良催看黄才叔秀才南园牡丹 跋京仲远所藏杨补之红绫上所作著色掀篷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艾结尾的成语 壸则 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熏炙 祇树有缘 臼字旁的字 包含肯的成语 立刀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拔萃出群 天体 恶语中伤 豸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鸡飞狗叫 震主之威 娓娓不倦 百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