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2 09:32:45

诗句

从来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两过春。

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

细雨晴时一百六,画船鼍鼓莫违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32:45

原文展示

从来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两过春。
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
细雨晴时一百六,画船鼍鼓莫违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真诚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走直路是不会辜负生命的,曾经在西湖两次经过春天的美好。沂水之上,曾经有过的衣物已经成了往事,泮宫初次采撷鲁侯所种的芹菜。不要因岁月的变化而惊讶,珍惜与身边人朝夕相对的时光。在细雨和晴天之间,一百六十种景象交替,画船上的鼍鼓声也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注释

  • 直道:正直的道路,指为人处世的原则。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沂上:沂水上,指沂河,寓意往事与回忆。
  • 泮宫:古代学校的名称,鲁侯芹指的是鲁国的芹菜,寓意着文化的传承。
  • 岁岁年年:形容时间的流逝。
  • 细雨晴时一百六:形容天气变换的丰富多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和,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正值其人生经历的沉浮与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的“直道不辜身”,表明了诗人坚持正道的信念,强调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西湖两过春”,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光阴流转的感慨。

诗中的意象丰富,涵盖了自然、人与岁月的关系。通过“细雨晴时一百六”,诗人展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变化,表达了对生命流转间美好瞬间的珍惜。最后一句“画船鼍鼓莫违民”,则是诗人对民众生活的关心与尊重,体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思想。

整体上,这首诗在深邃的哲理中融入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使得整首诗既有思想的深度,也有情感的温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从来直道不辜身:自古以来,走正直的道路是不会辜负生命的。
    • 得向西湖两过春:曾经在西湖两次经历春天的美景。
    • 沂上已成曾点服:沂水之上,过去的点滴已成往事。
    • 泮宫初采鲁侯芹:在泮宫初次采摘鲁国的芹菜,寓意文化的传承。
    • 休惊岁岁年年貌:不要因岁月的变化而感到惊讶。
    • 且对朝朝暮暮人:珍惜与身边人一起度过的日子。
    • 细雨晴时一百六:在细雨和晴天之间,景象丰富多样。
    • 画船鼍鼓莫违民:画船上的鼍鼓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对仗,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 强调真诚与正道,珍惜生活的当下,体现对自然与民众的关怀。

意象分析

  • 西湖:美及春天的象征,代表诗人的理想与向往。
  • 沂水:往事的承载,反映时间的流逝。
  • 泮宫:文化的象征,传递知识与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西湖”象征什么? A. 美丽的自然景色
    B. 诗人的故乡
    C. 战争的悲惨

  2. “细雨晴时一百六”中的“一百六”指的是什么? A. 一百六十种景象
    B. 一百六十年
    C. 一百六十个人

  3. 诗人对待岁月的态度是什么? A. 愤怒
    B. 珍惜
    C. 忽视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诗歌表现上都有对自然的赞美,但苏轼更多地融入了人生哲学和对民众的关怀,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老树 论诗三十首·其一 雁门关外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论诗三十首 鹧鸪天 十二月六日二首 其一 晋溪 德和墨竹扇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坐树不言 飠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驽缓 歹字旁的字 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讷于言,敏于行 包含肘的成语 支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尺蠖之屈 无算 挽手儿 躯干 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大不大 摇尾求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