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3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32:45
从来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两过春。
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
细雨晴时一百六,画船鼍鼓莫违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真诚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走直路是不会辜负生命的,曾经在西湖两次经过春天的美好。沂水之上,曾经有过的衣物已经成了往事,泮宫初次采撷鲁侯所种的芹菜。不要因岁月的变化而惊讶,珍惜与身边人朝夕相对的时光。在细雨和晴天之间,一百六十种景象交替,画船上的鼍鼓声也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和,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正值其人生经历的沉浮与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的“直道不辜身”,表明了诗人坚持正道的信念,强调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西湖两过春”,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光阴流转的感慨。
诗中的意象丰富,涵盖了自然、人与岁月的关系。通过“细雨晴时一百六”,诗人展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变化,表达了对生命流转间美好瞬间的珍惜。最后一句“画船鼍鼓莫违民”,则是诗人对民众生活的关心与尊重,体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思想。
整体上,这首诗在深邃的哲理中融入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使得整首诗既有思想的深度,也有情感的温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西湖”象征什么?
A. 美丽的自然景色
B. 诗人的故乡
C. 战争的悲惨
“细雨晴时一百六”中的“一百六”指的是什么?
A. 一百六十种景象
B. 一百六十年
C. 一百六十个人
诗人对待岁月的态度是什么?
A. 愤怒
B. 珍惜
C. 忽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