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6:10
原文展示:
一百五歌 山民岁时事莽卤,犹知拜扫一百五。 平明士女出城闉,黄土冈前列尊俎。 箬包粉饵蒸野蔬,富家烹羊贫荐鱼。 日暮肩舆踏风雨,江乡人家无犊车。 插花饮酒山边市,醉后歌声动邻里。 南人闻歌笑相寻,北人闻歌泪满襟。
白话文翻译:
山区的居民虽然对节令不太讲究,但仍知道在“一百五”这天进行祭扫。 清晨,男女士人走出城门,在黄土冈前摆设祭品。 用箬叶包裹的粉饵蒸煮野菜,富人家煮羊肉,穷人家则供奉鱼。 傍晚时分,人们肩扛轿子在风雨中行走,江边的乡村人家没有牛车。 在山边的集市上插花饮酒,醉后歌声传遍邻里。 南方人听到歌声笑着相互寻找,北方人听到歌声则泪流满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描绘了清明节祭扫的习俗和不同地区人们的情感反应。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情感表达。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祭扫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祭扫的场景,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情感表达。诗中,“山民岁时事莽卤,犹知拜扫一百五”一句,既表达了山区居民对节令的不讲究,又强调了他们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平明士女出城闉,黄土冈前列尊俎”描绘了清晨人们出城祭扫的情景,而“箬包粉饵蒸野蔬,富家烹羊贫荐鱼”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祭扫方式。最后,“南人闻歌笑相寻,北人闻歌泪满襟”一句,通过南北人的不同反应,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传统习俗的不同情感体验。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清明节祭扫习俗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祭扫的习俗和不同地区人们的情感反应,展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多样性。诗中通过对富家和贫家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而南北人的不同反应则表达了人们对传统习俗的不同情感体验。整首诗强调了传统习俗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这些习俗的尊重和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