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5:43
永遇乐 其二
作者:刘辰翁
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
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
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
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
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灯下的船舫映着华美的星星,崖山的码头,官军在此围困。
明亮的月光圆润,银色的烟花短暂,春天的景象如此仓促。
麟洲的水浅,鳌山的波流淌,愁绪如同汨罗江的夜雨。
我还记得,那美好的时光与美景,当年在邺下的仙侣。
如今无奈,在元宵佳节,仿佛又回到月圆的十五。
小庙里看灯,街上转鼓,似乎更加添了几分惆怅。
传来的橘柑冷风,吹得漏水尽,又见岁月流逝。
我依稀记得,那弓弯的一句话,犹如虞兮的情语。
刘辰翁,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填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风格婉约而细腻。
《永遇乐 其二》创作于南宋时期,经历了战乱与动荡,诗人借助节日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愁苦与对往昔的怀念。
刘辰翁的《永遇乐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对灯会、月圆、春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开头的“灯舫华星”勾勒出一个热闹的灯会场景,紧接着的“官军围处”则突显了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也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在美好与苦难之间的矛盾。
在诗中,月亮的圆满和短暂的银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求。接下来的“愁似汨罗夜雨”,则将愁苦的情感深化,借用汨罗江的夜雨,表现出一种如梦如幻的忧伤。接下来,“良辰美景”与“无奈”的对照,进一步强化了怀旧情绪。最后,诗人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这首词通过对节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汨罗夜雨”指代什么情感?
诗人怀念的美好时光是在哪个地点?
诗中“良辰美景”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