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6:47
曹仁宪谨荣寿 其二
作者:吴得彰 〔清代〕
吏治群推清且肃,还将雅化及群英。
孝经课诵童骑竹,小学刊施士辟荆。
已把金针施教育,尤将玉尺就裁成。
吾侪拜手赓多福,一缕心香达堑城。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明的吏治和对士人的推崇,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诗中提到,孝道的经典在儿童中学习,基础教育的推广使士人能够在困境中开辟新路。诗人表达了对教育的期望,并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吴得彰,清代诗人,以清雅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教育、政治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政治相对清明的时期,反映出对当时社会治理的肯定以及对教育的重视,体现出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曹仁宪谨荣寿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感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清明的吏治与士人们的高雅追求,展示了一个理想社会的图景。诗人以“吏治群推清且肃”开篇,直接表达了对当时政治清明状态的赞美,接着提到“孝经课诵童骑竹”,这不仅表现出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重,也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表明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而“已把金针施教育,尤将玉尺就裁成”则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细致和规范,暗示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最后,诗人通过“吾侪拜手赓多福,一缕心香达堑城”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社会的期望,显示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教育主题,形式上则展现了清代诗人的典雅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金针”与“玉尺”的对比,强调了教育的多重价值。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赞美清明的政治与文化,寄托了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孝经”主要强调什么?
诗人通过“金针”来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