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1:10
尧舜之修兮,禹益之忧兮,能者任而愚者休兮。
跹跹蓬藋,乐吾囚兮,文墨之彬彬,足以申吾愁兮。
已乎已乎,曷之求乎!
尧舜时期的政治修养,像大禹那样的忧虑,能干的人得到任用,愚笨的人则被闲置。
那些随风而舞的蓬草,能让我乐于在囚禁中,文采斐然的书卷,足以抒发我的愁苦。
啊,已经这样了,我还在追求什么呢?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世称“柳宗元”。他与王勃、贾岛并称为“王柳贾”,在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柳宗元以其清新俊逸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观念著称,特别是在遭贬之后的作品中,体现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人生态度。
《答问附歌》创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他在此期间对社会现象及自身境遇产生了深刻的反思。诗中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无奈,对愚昧者被闲置的愤懑,以及对文化的向往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答问附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意象吸引了众多读者。诗的开头提到尧舜和大禹,强调治国理政的重要性,表现了诗人对古代贤明政治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接着,诗人以“能者任而愚者休”概括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映了他对社会人才的任用机制的思考。随后,诗中通过“跹跹蓬藋”展示了一种被困境所束缚的心态,表达了在逆境中仍然渴望自由和精神寄托的情感。最后一句“已乎已乎,曷之求乎”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叹息,既有对现实的接受,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追忆,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关切和对人性的思考。
尧舜在诗中代表什么?
“能者任而愚者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诗中的“跹跹蓬藋”象征着什么?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答问附歌》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