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乐府杂曲 其六 苞蘖》

时间: 2025-05-09 14:30:20

诗句

苞蘖𪒶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冃我旧梁氏,缉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

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4:30:20

原文展示:

苞蘖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冃我旧梁氏,缉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
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一种根深叶茂的状態,仿佛是树木的繁茂生长,象征着国家的稳固和安宁。诗中提到旧梁氏的艰难处境,但最终通过圣人的智慧与武力,臣子们的勇气与智谋,化敌为友,成功地解决了危机。国家虽面临江汉的阻隔,却依然稳固,展现了唐朝的强盛与气派。诗中提到的“蛮夷九译”指的是各国的使者纷纷来朝,显示了国家的威望与影响力,最终以金乐奏凯旋的场景结束,强调了国家的辉煌成就。

注释:

  • 苞蘖:指植物的生长状态,象征繁茂的生长。
  • 根之蟠:根部缠绕,暗示扎根深厚。
  • 南极:南方,象征着安定的地方。
  • 旧梁氏:指古代的一个家族或国家,借以喻指历史的艰难。
  • 江汉之阻:特指长江和汉水的阻隔,象征地理上的困难。
  • 圣人:指有智慧的领导者,能够运筹帷幄。
  • 蛮夷九译:指各国的使者,表示唐朝的国际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多以散文和诗歌著称。其诗风清新脱俗,常结合社会实际,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成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时期,诗人着眼于国家的繁荣与安定,借此表达对国家的期望与对未来的信心。

诗歌鉴赏:

《乐府杂曲 其六 苞蘖》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安定。开头以“苞蘖矣,惟根之蟠”引入,象征着扎根的力量,暗示着国家的基础稳固。接着,诗人以旧梁氏的艰难为背景,展现了历史的沉重感,但在圣人的智慧与臣子的勇气下,国家最终能够化解危机,转危为安。

整首诗通过描绘国家的强盛与国际影响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最后,提到的“凯旋金奏”与“震赫万国”,不仅表现出国家的辉煌成就,更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许。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清晰的结构,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与对社会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苞蘖矣,惟根之蟠:生长的状态,根深扎土,象征着稳定。
  2.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覆盖生长,承载安宁,意指国家的繁荣。
  3. 冃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提及古氏族的历史艰难,暗示对历史的反思。
  4.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地理阻隔却依然稳固,显示国家的韧性。
  5. 圣人作,神武用:强调领导者的智慧与强大。
  6. 有臣勇智,奋不以众:臣子们的勇气与智慧,体现团队的力量。
  7. 投迹死地,谋猷纵:在绝境中,谋略才能得以释放。
  8. 化敌为家,虑则中:化敌为友,策略得当。
  9.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海内外的团结,国家的影响力。
  10. 系缧降王,定厥功:缚住敌人,确立功勋。
  11. 澶漫万里,宣唐风:广阔的疆域,唐朝的风采。
  12. 蛮夷九译,咸来从:各国使者来朝,显示国家的威望。
  13. 凯旋金奏,象形容:胜利的乐章,象征国家的辉煌。
  14. 震赫万国,罔不龚:震撼各国,四方臣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的情况比作植物的生长,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排比:通过多次列举,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国家繁荣与安定的期待,强调领导者的智慧与臣子的勇气,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苞蘖:象征生机与繁荣。
  • :代表基础与稳定。
  • 蛮夷:象征外部世界与国际关系。
  • 金奏:胜利的象征,体现国家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乐府杂曲 其六 苞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柳宗元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蛮夷九译”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家族
    • B. 各国的使者
    • C. 外敌
    • D. 地理环境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个人失落
    • B. 对国家繁荣的期待
    • C. 对战争的愤怒
    • D.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描绘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展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登高》 by 杜甫:体现历史的沉重与国家的忧虑,与《苞蘖》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柳宗元的《苞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与自然的思考,但《苞蘖》更强调国家的稳固与繁荣,而《登鹳雀楼》则更关注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厚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普门上人(一作题普门上人房,一作刘长卿诗) 送裴阐(得归字) 途中送权三兄弟(一作送权骅) 送顾苌(一作中史,又作长史)往新安(一作刘长卿诗) 送郑判官赴徐州(一作郎士元诗) 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 刘方平西斋对雪 赠郑山人 秋怨 渡汝水向太和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人心不古 放空气 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随才器使 清圣浊贤 强贞 铜界 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引狼入室 功高盖世 遒美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殊涂一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