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6:40
原文展示:
寄问政山聂威仪 栖蟾 〔唐代〕 先生卧碧岑,诸祖是知音。 得道无一法,孤云同寸心。 岚光薰鹤诏,茶味敌人参。 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先生您安卧在碧绿的山峰上,与各位祖师是知音。得道并不需要特别的法门,孤独的云与我微小的心意相同。山中的雾气仿佛是仙鹤传来的诏书,茶的滋味甚至能与参相比。苦涩的茶香仿佛要带我进入壶中的世界,将来有一天,您会允许我来寻找您。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栖蟾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修行者的孤独与对仙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栖蟾寄给问政山聂威仪的,表达了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对聂威仪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象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深刻理解和向往。诗中“孤云同寸心”一句,巧妙地将孤独的修行者与广阔的天地相联系,表达了修行者虽孤独但心意与天地相通的境界。而“岚光薰鹤诏”和“苦向壶中去”则进一步以仙境的召唤和修行者的追求,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修行境界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对聂威仪的敬仰。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象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诗人展现了修行者虽孤独但心意与天地相通的境界,以及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聂威仪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孤云同寸心”比喻了什么? A. 孤独的修行者与天地相通 B. 孤独的修行者与仙境相通 C. 孤独的修行者与聂威仪相通 答案:A
诗中的“岚光薰鹤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中的“苦向壶中去”表达了什么? A. 修行者对聂威仪的敬仰 B. 修行者对仙境的向往 C. 修行者对茶的喜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