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15
宿巴江 栖蟾 〔唐代〕
江声五十里,泻碧急于弦。 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 一汀巫峡月,两岸子规天。 山影似相伴,浓遮到晓船。
江水奔腾的声音绵延五十里,碧波如急弦般倾泻。 不知不觉中,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怎能让人不感到岁月的流逝。 巫峡之上,月光洒满汀洲,两岸的天空中回荡着子规的啼声。 山影仿佛在相伴,浓密的阴影一直遮蔽到天明时的船只。
栖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山水田园为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巴江夜宿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江水、月光、山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不再的哀愁。
这首诗以江水奔流的声音开篇,通过“泻碧急于弦”的生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急速和壮阔。接着,诗人通过“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通过对巫峡月色和子规啼声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夜晚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山影的浓密遮蔽,象征着夜晚的深沉和诗人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不再的哀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泻碧急于弦”形容的是什么? A. 江水 B. 月光 C. 山影 D. 子规啼声
“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离愁别恨的感受
诗中“一汀巫峡月”指的是什么? A. 巫峡地区的月色 B. 巫峡地区的山影 C. 巫峡地区的江水 D. 巫峡地区的子规啼声
答案:1. A 2. B 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