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0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04:58
原文展示: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白话文翻译:
韦侯要离开我去别处,知道我很喜欢你的画作无与伦比。
我随意地执起干瘪的笔,轻轻一扫,便见到骏马从东壁上跃出。
一匹在吃草,一匹在嘶鸣,我坐在这里观看它们,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的霜冻脚印。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怎么能够真正实现这样的画作呢?与他人共生共死的情感又如何得以传达?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广泛反映了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被誉为“诗圣”。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杜甫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题壁画马歌》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之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通过赞美韦偃的画作,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韦偃画作的赞美,展现了杜甫对马的热爱与对理想美的向往。开头两句表达了他对韦偃的敬意与友谊,表明了他对画作的欣赏之情。接下来的描绘,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骏马的形象,仿佛可以看到它们活灵活现地从壁画中跃出。诗中“千里当霜蹄”的意象,不仅传达了马的英姿,更隐喻了诗人对壮阔人生的向往。
然而,最后两句却转向现实,表达了杜甫对当下动荡时局的忧虑和无奈。他质疑在这样的时局中,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美好,暗示了人与人之间互助共存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表达了对人文精神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韦侯指的是谁?
a) 杜甫
b) 韦偃
c) 李白
答案:b) 韦偃
诗中提到的“千里当霜蹄”意指什么?
a) 马的速度
b) 诗人的理想
c) 社会的动荡
答案:b) 诗人的理想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马的喜爱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c) 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