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09:09
代人上平江徐郎五首
作者: 曾协 〔宋代〕
原文展示:
秋到人间敛麴尘,于门初见矞星辰。须知宇内风云合,况是天边雨露新。盛德可容窥底蕴,殊功端自见经纶。不应久袖安邦手,运指从教转大钧。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尘埃渐渐收敛,我在门前首次见到耀眼的星辰。要知道宇宙间的风云汇聚,何况是天边新鲜的雨露。盛德之人能够洞悉内在的深邃,非凡的功业自会展现其治理的才干。你不应该长久地袖手旁观,应该运筹帷幄,掌握大局。
注释:
- 麴尘:这里指尘埃,意为时光的积累和沉淀。
- 矞星辰:矞,光明的意思,形容星星的明亮。
- 宇内:宇宙之内,指世界。
- 盛德:拥有崇高德行的人。
-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能。
- 安邦:安定国家,维护社会安定。
- 运指:运用手指,比喻掌握大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作流传。其作品多涉及时政和个人情感,风格沉稳内敛。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以代人之名表白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与期望,寄托对时局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到人间敛麴尘”开头,描绘了秋季的到来,象征着万物的沉淀与反思。接着引入“初见矞星辰”,在暗淡的背景下,星辰的亮丽显得尤为珍贵,预示着希望与未来的可能性。全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政治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诗中多次提到“盛德”、“殊功”等词汇,强调了德行与才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有识之士的期待,期望他们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施展才能。最后一句“运指从教转大钧”,将诗意推向高潮,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唤醒人们对主动作为的思考。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到人间敛麴尘:秋天的到来使得尘埃渐渐消散,象征着新生的开始。
- 于门初见矞星辰:在门前首次看到明亮的星辰,寓意希望的出现。
- 须知宇内风云合:要知道宇宙间的风云际会,暗指历史的变迁与机遇。
- 况是天边雨露新:尤其是天边的新雨露,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盛德可容窥底蕴:有德行的人能够洞察事物的深层内涵。
- 殊功端自见经纶:非凡的成就自会显现出治理的才华。
- 不应久袖安邦手:不应长久袖手旁观,应积极参与国家事务。
- 运指从教转大钧:应运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掌握大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政治情势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星辰、雨露象征希望与新生,反映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心,强调德行与才能的重要性,呼唤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国家事务,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意象分析:
- 秋: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反思的时刻。
- 星辰:象征希望与未来的指引。
- 雨露:象征生命的滋润与新的开始。
- 德行:代表个人的修养与社会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到人间敛麴尘”中“麴尘”指的是什么?
-
诗中提到的“盛德”指的是什么?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绘
- B. 对社会的关心与期待
- C. 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情感更为沉重,背景下的忧虑与希望交织。
- 《登高》:描绘自然景象,情感表达更为直接,展示了时光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