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0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09:12
已向幽居赋晚清,
欲经绝壁访神清。
不忧五柳荒松菊,
敢叹三闾带杜蘅。
愧无风月三千首,
赖有丝桐一再行。
谁似孔庭能父子,
继挥高韵思如倾。
我已经在幽静的居所里赋诗到晚清,
想要越过绝壁去访寻那位神清气爽的隐士。
我并不在乎五柳下的荒松和菊花,
敢于叹息三闾的杜蘅花。
惭愧自己没有写出三千首诗的风雅,
但幸好有丝桐琴可以再三演奏。
谁能像孔庭那样父子相传,
继续挥洒高雅的韵律,思绪如倾。
作者介绍:曾协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常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文化的追求。在诗词创作上,曾协的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隐居之际,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省与惭愧。
这首诗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诗歌的热爱,反映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在第一句中,作者提到在幽静的居所中赋诗,展示出他对宁静环境的喜爱。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他对古人诗歌的敬仰,尤其是陶渊明与屈原,体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诗中对五柳和杜蘅的提及,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眷恋,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身的惭愧。他感到自己在创作上无法达到古人那种风雅的境界,感叹自己仅有的几首诗不足以与之相比。然而,虽然心中有愧,他仍然通过丝桐琴的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显示出音乐与诗词相辅相成的艺术境界。
最后一句提到孔庭的父子相传,隐含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在诗歌创作中,延续高雅的韵味,表达出对后代的期望和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古代诗人的敬仰以及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省,展现了作者追求高雅文化的情怀。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丝桐”指的是什么?
诗人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