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2:23
去矣行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你看那高空飞翔的鹰,一旦吃饱就会迅速飞走!
怎能像堂上的燕子,衔着泥土安于炎热的环境。
那些野人自由自在没有顾忌,怎么可能长久待在王侯之间?
我未曾试过用囊中之物来享用美食,明天就去蓝田山寻求机会吧。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悲凉著称,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去矣行》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凋敝。诗中表达了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与对现状的不满,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去矣行》是杜甫对人生、自由与理想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鹰和燕的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鹰象征着自由与潇洒,它不会长久停留在某个地方,而燕子则是安于现状,衔泥筑巢,象征着对平庸生活的依赖。
诗的首句“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鹰的洒脱与自由。接着通过“焉能作堂上燕”,对比出燕子的局限,暗示诗人对安逸生活的不屑与拒绝。接下来的野人形象,展示了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挣扎。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由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该诗运用了对比(鹰与燕)、夸张(鹰的飞掣)、比喻(燕子的安逸),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在权贵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追求。
下列哪个意象象征着自由?
A. 燕
B. 鹰
C. 玉
杜甫在诗中对比了哪两种鸟?
A. 凤与鸾
B. 鹰与燕
C. 鸟与鱼
诗中提到的“蓝田山”象征什么?
A. 自由
B. 财富与机遇
C. 权贵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杜甫的《去矣行》更注重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豪放的个性与对酒的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