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去矣行》

时间: 2025-05-07 08:52:23

诗句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2:23

原文展示

去矣行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白话文翻译

你看那高空飞翔的鹰,一旦吃饱就会迅速飞走!
怎能像堂上的燕子,衔着泥土安于炎热的环境。
那些野人自由自在没有顾忌,怎么可能长久待在王侯之间?
我未曾试过用囊中之物来享用美食,明天就去蓝田山寻求机会吧。

注释

  • :高空。
  • :一种猛禽,象征自由。
  • 堂上燕:指的是安于现状的燕子。
  • 靦颜:指羞愧或不敢。
  • 王侯:指的是权贵、豪门。
  • 蓝田山:著名的产玉之地,象征财富与机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悲凉著称,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创作背景

《去矣行》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凋敝。诗中表达了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与对现状的不满,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去矣行》是杜甫对人生、自由与理想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鹰和燕的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鹰象征着自由与潇洒,它不会长久停留在某个地方,而燕子则是安于现状,衔泥筑巢,象征着对平庸生活的依赖。

诗的首句“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鹰的洒脱与自由。接着通过“焉能作堂上燕”,对比出燕子的局限,暗示诗人对安逸生活的不屑与拒绝。接下来的野人形象,展示了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挣扎。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由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以鹰为例,强调自由与迅速离去的特性。
  •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燕子安于现状,衔泥筑巢,表现出局限性。
  •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野人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表明对权贵生活的反感。
  •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对未来的期待,渴望探索与追求更高的理想。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对比(鹰与燕)、夸张(鹰的飞掣)、比喻(燕子的安逸),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在权贵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
  • :象征安逸与平庸的生活。
  • 蓝田山:象征财富与机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意象象征着自由? A. 燕
    B. 鹰
    C. 玉

  2. 杜甫在诗中对比了哪两种鸟? A. 凤与鸾
    B. 鹰与燕
    C. 鸟与鱼

  3. 诗中提到的“蓝田山”象征什么? A. 自由
    B. 财富与机遇
    C. 权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反映了杜甫对国破家亡的忧虑与思考。
  • 《登高》:表现了杜甫对于人生的感悟与对时局的忧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杜甫的《去矣行》更注重现实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豪放的个性与对酒的畅饮。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早过桃川不能谒一庵走笔寄之 秀奕以文编垂示简之 诸公皆和诗再用韵并属湛挺之七首 东坡在惠州窘于衣食以重九近有樽俎萧然之叹 次韵陈县丞谢送笋 过生米市舣舟求浴望山巅有屋岿然至石岸数步 秋怀十首 代书寄张次律二首 其一 次韵斯远二十六日三绝 逸再为婺女之行既别出郭矣夜不能寐成六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革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蕙心兰质 说得过去 龜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讹以滋讹 包含宁的词语有哪些 扶老将幼 老婆当军 雨约云期 仪态万方 酒吧间 咸土 折文旁的字 嘉谋善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