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7:4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7:47
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
风扉掩不定,水鸟过仍回。
鲛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
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
在浓密的云层下,万树隐匿于其中,连绵的山峰上雨水尚未降临。风扇动着门扉,无法定住,水鸟飞过后又折返回来。鲛人的馆舍像织布机发出声响,樵夫的船又怎能去砍伐树木呢?清凉的气息驱散了炎热的毒气,令人感到衰弱的心情想要登上高台。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悲惨情景,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
创作背景:《雨》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苦难。诗中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在困境中依然渴望清凉与心灵的寄托。
《雨》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作,在平静的表象下,蕴含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开篇以“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描绘出浓厚的云层与未降的雨,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又期待的氛围。接着通过“风扉掩不定,水鸟过仍回”表现了自然界的无常,水鸟的归来反映出一种循环的生命观。
在诗的中段,“鲛馆如鸣杼”一语,富有神秘感,鲛人传说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苦痛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对比。“樵舟岂伐枚”则暗示着生活的艰难,樵夫的行动被诗人用轻松的语气表现出来,但却深藏着他对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的忧虑。
最后两句“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既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清凉驱散了内心的炎热,表明诗人向往心灵的宁静,渴望脱离现实的困境,寻求一个理想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杜甫在困境中对清凉与安宁的渴望,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甫的《雨》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暴风雨
B. 温暖的阳光
C. 阴沉的云和未降的雨
D. 和煦的春风
诗中“鲛馆如鸣杼”中的“鲛”指的是什么?
A. 鲨鱼
B. 鲛人
C. 鳗鱼
D. 河豚
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是?
A. 欢愉
B. 无奈与渴望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