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2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24:22
《寄白二十二舍人》
作者:张籍 〔唐代〕
早知内诏过先辈,
蹭蹬江南百事疏。
湓浦城中为上佐,
炉峰寺后著幽居。
偏依仙法多求药,
长共僧游不读书。
三省比来名望重,
肯容君去乐樵渔。
早就知道皇命传到先辈那里,
我在江南的事务都显得很疏远。
在湓浦城中担任上佐一职,
在炉峰寺后隐居。
偏向道教寻求长生之药,
常常和僧人游玩而不读书。
最近三省的名望越来越重,
希望你能去享受樵夫和渔夫的乐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内诏”与“仙法”反映了唐代的政治背景与道教文化。张籍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隐喻了对官场的疏远与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 - 830年),字希声,号阮亭,唐代诗人,作品多见于《全唐诗》。他以五言诗见长,风格清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籍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唐代社会政治腐败,许多文人选择退隐,寻求内心的安宁。
《寄白二十二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开篇用“早知内诏过先辈”引出主题,暗示了政治生活的复杂与无奈。接着通过“江南百事疏”,表现出对江南的情感与对官职的漠然。诗中描述的“湓浦城”和“炉峰寺”则传递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氛围,展示了诗人理想的隐居环境。
在“偏依仙法多求药”一句中,诗人明显表达出对道教修炼的向往,渴望通过道教的“仙法”来获得长生,体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长共僧游不读书”,则表现出他对世俗学问的超然与放弃,向往一种脱离尘世的生活。
最后两句“三省比来名望重,肯容君去乐樵渔”则是对白舍人的劝诫,希望他能够放下世俗的名利,去享受简朴的樵夫与渔夫的生活。整首诗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思,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追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湓浦城”是指哪个地方?
A. 湖北省
B. 江苏省
C. 浙江省
D. 河南省
“偏依仙法多求药”中的“仙法”指的是什么?
A. 道教的修炼方法
B. 佛教的修行法
C. 儒家的经典
D. 兵法
诗人希望朋友去享受的生活是什么?
A. 官场生活
B. 商贾生活
C. 樵夫与渔夫的生活
D. 读书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籍的《寄白二十二舍人》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表达了隐逸的思想,但张籍更倾向于对官场的厌倦,而王维则更多地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