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分水岭》

时间: 2025-04-22 10:50:24

诗句

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

南随去马通巴栈,

北逐归人达渭城。

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

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0:50:24

原文展示:

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
南随去马通巴栈,北逐归人达渭城。
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
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条水流不息的情景,山岭的顶端流淌着离别的情感。南边的水流通向巴栈,北边的水流则把归人送往渭城。清澈的水面上可以看到双山的影子,水流的声响让人忍不住寄托断肠之声。紫溪的旧隐处依旧如此,在宁静的夜晚,梁山的月光更加明亮。

注释:

  • 潺湲:形容水流声,指水流细小而清晰的声音。
  • 岭头:山岭的顶端。
  • 别离情:离别的情感,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 巴栈:指巴蜀地区的栈道,古时通行的要道。
  • 渭城:指古代的渭城,位于今陕西省,是重要的交通节点。
  • 澄处:清澈的地方。
  • 双黛影:指两座山的影子,形容山的轮廓如同黛色的眉。
  • 咽时:指水流声在流动时的感觉。
  • 断肠声:形容悲伤的声音,表达离别的痛苦。
  • 紫溪:可能是指某条溪流,寓意故乡或旧隐之地。
  • 梁山:指梁山,常见于古诗词中,与月亮相映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一种淡泊、恬静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吴融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离别情感的影响,通过水流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分水岭》通过对水流的描绘,传达出浓厚的离愁别绪。开篇便用“潺湲”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细腻,展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而“岭头长泻别离情”则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表现出自然与人心的共鸣。接着,诗中提到南北两条水流,一方面指向地理的分界,另一方面也象征着人生的分岔与选择,离别的痛苦在此得到了升华。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澄处好窥双黛影”生动地传达出清水与山影的和谐美,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而“咽时堪寄断肠声”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情感深度,表现出在这清澈的水流中,寄托着对亲人朋友的无尽思念。最后两句提及“紫溪旧隐”和“清夜梁山月”,既回溯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也强调了月色的明亮,似乎在暗示着即使在离别的夜晚,依旧有美好存在。

整首诗的情感流动如同水流一般,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出吴融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派潺湲不暂停:水流分为两派,声势浩大,不停地流淌。
  2. 岭头长泻别离情:从山岭顶部流下的水,象征离别的情感。
  3. 南随去马通巴栈:南方的水流引导着去巴蜀的马儿,暗示着离别的旅程。
  4. 北逐归人达渭城:北方的水流则送走归人,表明回家的归途。
  5. 澄处好窥双黛影:在清澈的水中可以看到两座山的影子,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6. 咽时堪寄断肠声:水流的声音让人忍不住寄托思念与悲伤。
  7. 紫溪旧隐还如此:昔日的紫溪依然如旧,暗示着怀旧情绪。
  8. 清夜梁山月更明:在清静的夜晚,梁山的月亮显得更加明亮,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情感的流动,表现离别的痛苦。
  • 对仗:如“南随去马”和“北逐归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水流赋予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展开,表现了人在面对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美的寄托。诗人在描绘山水的同时,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对故乡、亲友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选择。
  • 山岭:象征着自然的稳固与人情的变迁。
  • 月亮:象征着美好、希望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方水流通向哪个地方? A. 渭城
    B. 巴栈
    C. 梁山
    D. 紫溪

  2. “澄处好窥双黛影”中,“双黛影”指的是:
    A. 两位女子
    B. 两座山
    C. 两条水流
    D. 两轮明月

  3. 诗中提到的“断肠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与悲伤
    C. 愤怒
    D. 自豪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吴融的《分水岭》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情壮志。两首诗都体现了对山水的赞美,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柳十首 寄太常王少卿 代崇徽公主意 寒食二首 系子词 修月匠歌 牧羝曲 苏台竹枝词 一十首 送曹生之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黯然失色 榛芜 赤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鼓字旁的字 恃才矜己 包含占的成语 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恣意妄为 金洋 民和年丰 挨打 别鹤离鸾 反文旁的字 椑榼 才疏识浅 鹵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