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2:52
春山百叠倚晴空,应接峰峦路不穷。
僧舍半开红雨外,女墙长在翠微中。
全吴地尽云依水,平楚天低草飐风。
暂得登临当暇日,胜游知复几时同?
春天的山峦层层叠叠,抵靠在晴朗的天空下,山峰和道路似乎无穷无尽。
半开的僧舍在红雨的映衬下显得朦胧,女墙依旧矗立在翠绿的山中。
整个吴地尽头,云雾缭绕在水面上,平坦的楚地,天空低垂,草木在风中摇曳。
偶尔登高远眺,正值悠闲时光,胜利的游览何时才能再次相聚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全吴地尽云依水”可视为对江南水乡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作者介绍: 彭孙遹,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山水诗著称。生于江苏,深受江南水乡的影响,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春暮游虞山》创作于春天,诗人游历虞山时写下此诗,表达对春日山水的赞美,以及对亲友相聚的期盼。
这首诗以春天的虞山为背景,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春山百叠倚晴空”展现了山的层峦叠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应接峰峦路不穷”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壮丽,仿佛让人置身于无尽的山水之间,令人心旷神怡。
“僧舍半开红雨外”一句,描绘了雨中隐约可见的僧舍,增添了一种幽静的气氛,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然。接着,“女墙长在翠微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女墙的存在又让人感受到人文气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两句“暂得登临当暇日,胜游知复几时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珍视与对未来相会的惆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的美景中,融入了人情世态,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春日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相聚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春山百叠倚晴空”表达了怎样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僧舍”是在什么天气条件下出现的?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感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彭孙遹的《春暮游虞山》和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但彭孙遹侧重于山水的壮丽与人文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