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双鹭》

时间: 2025-04-23 16:24:08

诗句

谁惊双鹭起苹汀,蹵裂玻瓈细有声。

飞入白云浑不辨,碧山横处忽分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24:08

原文展示:

双鹭
作者: 武衍 〔宋代〕
谁惊双鹭起苹汀,蹵裂玻瓈细有声。
飞入白云浑不辨,碧山横处忽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自然景象:谁让两只白鹭在苇塘中惊起,水面仿佛被细小的玻璃珠击裂,发出清脆的声音。它们飞入白云中,模糊不清,然而在碧色的山峦之间,忽然又显得分外清晰。

注释:

  • 双鹭:指的是两只白鹭,象征着优雅与清丽。
  • 苹汀:苇塘,水边长有水草的地方。
  • 蹵裂:指水面被打破的状态,形容声响。
  • 玻瓈:指玻璃,形容水面清澈如同玻璃一般。
  • 飞入白云:白鹭飞入云中,意在表达它们的轻盈与自由。
  • 碧山横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远处,形成鲜明的对比。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鹭”作为一种鸟类,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与孤傲。古人常用白鹭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武衍,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喜欢游山玩水,寄情于自然。诗人在这一背景下,借景抒情,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双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诗中以“谁惊双鹭起苹汀”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水边景象,双鹭的出现为全诗注入了生命力。接着,诗人用“蹵裂玻瓈细有声”描绘了水面因双鹭起飞而荡起涟漪,声音清脆,仿佛在提醒我们注意周围的细微变化。

“飞入白云浑不辨”则传达了双鹭飞翔时的轻盈与自由,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碧山横处忽分明”则是将视线从空中的白鹭转向远处的山峦,形成了空间的转换,表现了自然的广袤与宁静。整首诗情景交融,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片宁静的水域,感受到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谁惊双鹭起苹汀:开头以问句形式引入,营造出一种惊讶与好奇的氛围,瞬间引发读者对场景的想象。
    • 蹵裂玻瓈细有声:在这里,诗人用“玻瓈”来形容水面,增加了意象的美感,同时“细有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细腻与动感。
    • 飞入白云浑不辨:表现了鹭鸟的神秘与自由,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 碧山横处忽分明:最后一句则将目光转向远处,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暗示了自然界的深邃与丰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玻璃”,形象地表现出水的清澈。
    • 对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和韵律感,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 双鹭:象征纯洁与优雅,代表着自然的生机。
  • 苹汀:象征着自然的栖息地,表现了生生不息的生态。
  • 白云:象征自由与渺小,反映出飞翔的境界。
  • 碧山:象征稳定与永恒,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什么?

    • A. 乌鸦
    • B. 双鹭
    • C. 燕子
  2. “蹵裂玻瓈细有声”中“玻瓈”指什么?

    • A. 瓷器
    • B. 玻璃
    • C. 水面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 A. 山水
    • B. 沙漠
    • C. 城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自然,但更侧重于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壮丽。
  • 王维《鸟鸣涧》:与《双鹭》相似,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相关查询

宿建德江 送王五昆季省觐 宴张记室宅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相和歌辞。大堤行 溯江至武昌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游凤林寺西岭 题张野人园庐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窝的 巳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迁夺 攏地 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蠲敝崇善 立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冤家路狭 阴盛阳衰 捉生替死 五鼎烹 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发言盈庭 包含扪的词语有哪些 良工心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