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7:45:38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5:38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
劳心焦思补四方。我昔近侍叨奉引,
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床,
百官跣足随天王。愿见北地傅介子,
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我回忆起先皇巡游北方的情景,
千乘万骑进入咸阳。
阴山的骏马在汗水中奔腾,
向东驱赶东胡的敌人。
邺城的反复变化不足为奇,
关中小儿的品行却已败坏。
张后不快乐,朝政繁忙,
以至于如今的皇上仍在拨乱反正,
忧心焦虑地想要补救四方的局势。
我曾在近侍中奉命出征,
整肃军队,敌人无法抵挡。
为了留下猛士守卫未央,
以致岐雍需要防备西羌。
犬戎直逼皇宫,
百官赤脚随天王而来。
我希望能见到北地的傅介子,
老儒不必做尚书郎。
我回忆起开元盛世的日子,
小城镇中依然藏有万家室。
稻米丰腴,粟米洁白,
公私仓库都十分充实。
九州的道路上没有豺狼虎豹,
远行不必担心吉日良辰。
齐国的丝绸和鲁国的细布,车马满街,
男耕女桑,互不相失。
宫中圣人的乐声响起,
天下的朋友如胶似漆。
一百多年间未曾发生灾变,
叔孙的礼乐和萧何的律法。
难道听说一绢可以值万钱,
如今种田却要流血?
洛阳的宫殿被焚毁殆尽,
宗庙新建了狐兔的穴。
心痛不忍去询问老人,
又怕初到时听到乱离的故事。
小臣鲁钝无能为力,
朝廷的记识蒙混了俸禄。
周宣中兴时望我皇,
泪洒江汉,身衰病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因此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与忧虑。
《忆昔二首》创作于安史之乱后,反映了杜甫对昔日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国家乱局的忧虑。诗中通过对比开元盛世与当下的衰败,表达了诗人的悲痛与无奈。
《忆昔二首》是杜甫对盛世与乱世的深刻反思,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一首描绘了先皇时代的盛况,诗人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回忆,表现出对国家强盛的渴望和对现状的失落感。阴山的骏马与千乘万骑的描写,体现了当时的强盛与气势,而后面对乱世的描写则通过对小儿坏纪纲、犬戎侵扰等细节的刻画,让人感受到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第二首则更为直白地对比了开元盛世的富饶与当下的衰败。稻米丰盈和小邑藏万家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富庶,而“岂闻一绢直万钱”则反映了如今的物价暴涨和社会的动荡。杜甫用触目惊心的对比,揭示了国破家亡的痛苦,表现了强烈的忧虑与无奈。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对比手法,通过对盛世的忆念与对乱世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悯与无奈,同时也显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渴望与期待。
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衰败、人民苦难的悲痛感慨,以及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表现了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
杜甫在诗中提到的“汗血马”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哪个时期?
“愿见北地傅介子”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