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8:39
《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
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
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
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
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
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
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
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
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
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
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
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
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
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
五陵佳气无时无。
长安城头,一只白色的乌鸦飞翔,
在夜晚呼啸着飞向秋天的门口。
它又飞到人家屋顶上,
那些达官贵人躲避外族的侵袭。
金鞭断了,九匹马都死去了,
骨肉亲情无法同车共驱。
腰间挂着宝玦和青珊瑚,
可怜的王孙在路边哭泣。
问他姓名,他却不肯说,
只说自己困苦,乞求作奴。
已经在荆棘中流亡百日,
身上没有一处完好的肌肤。
高祖的子孙都已显贵,
而龙种与平常人无异。
豺狼在城中,龙在野外,
王孙应当善待自己这千金之躯。
不敢在交道上多言,
且为王孙立于此片刻。
昨夜东风带来血腥气,
东来的骆驼满载着旧都的悲歌。
北方的勇士们身手不凡,
往昔的勇猛如今何以愚钝。
听说天子已经传位,
圣德已北服,南单于也已降服。
花门前请雪耻,
小心不要口出他人之狙。
哀哉王孙,千万不要疏忽,
五陵的佳气无时而有。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尤其是战乱与民生困苦。
《哀王孙》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诗中通过描绘王孙的遭遇,反映了贵族之后的落魄与无奈,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哀王孙》通过王孙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社会的变迁与人们的苦难。诗的开头以长安城头的白乌引入,象征着不祥与灾难。接着,通过对王孙流亡生涯的描述,展现了昔日王族的荣光与如今的落魄。诗中“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等句,突显了亲情的无奈与战乱的残酷。王孙的泪水与乞求,令人倍感心痛,显示了人性中最脆弱的一面。
此外,诗中对比了豺狼与龙,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无助。王孙虽然身世显赫,却在动荡中无所依靠,最终沦为乞求者。这种深刻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悲剧感。
杜甫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对王孙命运的同情,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思,体现了杜甫关心民生的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王孙命运的深切同情,揭示了社会动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脆弱。
《哀王孙》是谁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白乌”象征什么?
王孙在诗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