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端午》

时间: 2025-05-07 07:07:29

诗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7:29

原文展示: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白话文翻译:

龙舟竞赛是对千百年那深重冤屈的深深悲痛,忠烈的魂魄一旦离去岂能再回还。国家已亡,自身也已殒命,如今还剩下什么呢?只有那《离骚》诗篇留存在人间。

注释:

  • 竞渡:指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
  • 深悲:深深的悲痛。
  • 千载冤:指屈原的冤屈,屈原在端午节被投江自尽,被认为有千年的冤屈。
  • 忠魂:指屈原的忠烈魂魄。
  • 讵能还:岂能再回来。
  • 国亡身殒:指屈原的国家楚国灭亡,屈原也自尽身亡。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与黄庭坚、陈师道并称“苏门四学士”。这首诗是为纪念屈原而作,表达了对屈原忠烈精神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端午节之际,诗人通过赛龙舟这一传统活动,联想到屈原的悲剧命运,抒发了对屈原忠魂不归的哀思,以及对《离骚》这一文化遗产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端午节赛龙舟为切入点,深情地表达了对屈原千载冤屈的悲痛。首句“竞渡深悲千载冤”,通过“竞渡”这一活动,引出了对屈原悲剧的回忆,用“深悲”二字凝聚了诗人对屈原命运的同情。次句“忠魂一去讵能还”,以“忠魂”指代屈原,表达了对其忠烈精神的敬仰,同时“讵能还”则暗示了屈原的悲剧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后两句“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诗人通过对屈原国家灭亡、自身殒命的描述,强调了屈原精神的永恒,以及《离骚》这一文化遗产的不朽价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屈原的纪念,抒发了诗人对忠烈精神的崇敬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竞渡”活动,引出对屈原的回忆,用“深悲”表达了对屈原冤屈的同情。
  • 次句以“忠魂”指代屈原,表达了对其忠烈精神的敬仰,同时“讵能还”则暗示了屈原的悲剧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 后两句通过对屈原国家灭亡、自身殒命的描述,强调了屈原精神的永恒,以及《离骚》这一文化遗产的不朽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竞渡”比喻对屈原的纪念活动,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拟人:用“忠魂”拟人化屈原,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 对仗:诗中“国亡身殒”与“只留离骚”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的纪念,表达了对忠烈精神的崇敬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人通过对屈原悲剧命运的描述,强调了忠烈精神的不朽价值,以及《离骚》这一文化遗产的永恒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竞渡: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象征对屈原的纪念。
  • 忠魂:指屈原的忠烈魂魄,象征忠烈精神。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象征文化遗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张耒 C. 黄庭坚 D. 陈师道

  2.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谁的作品?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3. 诗中的“忠魂”指的是谁?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屈原的《离骚》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
  • 苏轼的《端午帖子词》

诗词对比:

  • 屈原的《离骚》与张耒的《和端午》:两者都表达了对屈原的纪念,但《离骚》更多地展现了屈原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而《和端午》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屈原忠烈精神的崇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屈原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转应曲二阕 其二 转应曲二阕 其一 转应曲 转应曲 其一 转应曲 其四 转应曲 其三 转应曲 其二 转应曲 其一 转应曲 转应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贴防 包含冕的词语有哪些 异品 包含淫的词语有哪些 見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摧折豪强 革字旁的字 下辈子 丨字旁的字 海沸山摇 舞鸾歌凤 没底 腼颜事仇 靣字旁的字 鸣蝉 包含际的成语 义浆仁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