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8:46:58
亭亭美人舟上立,周氏女儿年二十。
少时嫁得刺船郎,郎身如墨妾如霜。
嫁后妍媸谁复比,泪痕不及人前洗。
天寒守舵雨中立,风顺张帆夜深起。
百般辛苦心不惜,妾意私悲监中色。
不如江上两鹭鸶,飞去飞来一双白。
长淮杳杳接天浮,八月捣衣南国秋。
谩说鲤鱼能托信,只应明月见人愁。
淮边少年知妾名,船头致酒邀妾倾。
贼儿恶少谩调笑,妾意视尔鸿毛轻。
白衫乌帽谁家子,妾一见之心欲死。
人间会合亦偶然,滩下求船忽相值。
郎情何似似春风,霭霭吹人心自融。
河中逢潬还成阻,潮到蓬山信不通。
百里同船不同枕,妾梦郎时郎正寝。
山头月落郎起归,沙边潮满妾船移。
郎似飞鸿不可留,妾如斜日水东流。
鸿飞水去两不顾,千古万古情悠悠。
情悠悠兮何处问,倒泻长淮洗难尽。
只应化成淮上云,往来供作淮边恨。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8:46:58
亭亭美人舟上立,周氏女儿年二十。少时嫁得刺船郎,郎身如墨妾如霜。嫁后妍媸谁复比,泪痕不及人前洗。天寒守舵雨中立,风顺张帆夜深起。百般辛苦心不惜,妾意私悲监中色。不如江上两鹭鸶,飞去飞来一双白。长淮杳杳接天浮,八月捣衣南国秋。谩说鲤鱼能托信,只应明月见人愁。淮边少年知妾名,船头致酒邀妾倾。贼儿恶少谩调笑,妾意视尔鸿毛轻。白衫乌帽谁家子,妾一见之心欲死。人间会合亦偶然,滩下求船忽相值。郎情何似似春风,霭霭吹人心自融。河中逢潬还成阻,潮到蓬山信不通。百里同船不同枕,妾梦郎时郎正寝。山头月落郎起归,沙边潮满妾船移。郎似飞鸿不可留,妾如斜日水东流。鸿飞水去两不顾,千古万古情悠悠。情悠悠兮何处问,倒泻长淮洗难尽。只应化成淮上云,往来供作淮边恨。
亭亭玉立的美人站在船上,周氏的女儿年方二十。年轻时嫁给了撑船的郎君,郎君肤色如墨而她白如霜雪。婚后她的美貌无人能比,泪痕从不让人前看到。天寒地冻时她守着舵站在雨中,风顺时深夜张帆起航。她不计较百般辛苦,心中暗自悲叹自己的命运。还不如江上的两只白鹭鸶,自由飞翔。长长的淮河与天相连,八月南国的秋天,人们忙着捣衣。别说鲤鱼能传递信息,只有明月见证她的忧愁。淮河边的少年知道她的名字,船头送上酒邀请她共饮。恶少们轻佻调笑,她视他们如鸿毛般轻。穿着白衫戴着乌帽的少年,她一见钟情几乎心碎。人间的相遇都是偶然,滩下求船时突然相遇。郎君的情感如春风般温暖,轻轻吹拂人心自然融合。河中遇到沙洲成了阻碍,潮水到蓬山也无法传递信息。百里同船却不同枕,她梦见郎君时他正在安睡。山头月亮落下时郎君起身回家,沙滩边潮水满时她的船移动。郎君如飞鸿般难以留住,她如斜阳般随水东流。鸿飞水去互不回头,千古万古情感悠悠。这悠悠的情感何处去问,倾泻的长淮也洗不尽。只能化作淮上的云,往来成为淮边的遗憾。
作者介绍: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细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周氏女子与撑船郎的爱情故事,通过女子的视角展现了她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周氏女子与撑船郎的爱情故事。诗中,女子站在船上的形象,以及她与郎君的对比(郎身如墨妾如霜),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和孤独。她的泪水、守舵、张帆等细节,揭示了她坚强而无奈的生活状态。诗中的意象如白鹭鸶、长淮、明月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女子与郎君的分离,以及她对情感的无奈和遗憾,通过飞鸿、斜日等比喻,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宋代爱情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周氏女子的视角,展现了她与撑船郎的爱情故事,以及她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诗中通过对女子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的运用,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无奈和遗憾,以及对命运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宋代爱情诗。
意象词汇:
意象分析:
诗词测试:
诗中的“亭亭美人”指的是谁? A. 周氏女儿 B. 撑船郎 C. 淮边少年 D. 白衫乌帽的少年
诗中的“刺船郎”是指什么职业? A. 撑船的男子 B. 渔夫 C. 商人 D. 士兵
诗中的“妍媸”是什么意思? A. 美丽 B. 丑陋 C. 美丑 D. 年轻
诗中的“监中色”是指什么? A. 命运的束缚 B. 美丽的颜色 C. 监牢的颜色 D. 天空的颜色
诗中的“捣衣”是什么习俗? A. 古代妇女在秋天捣洗衣服 B. 古代妇女在春天捣洗衣服 C. 古代妇女在夏天捣洗衣服 D. 古代妇女在冬天捣洗衣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