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4-27 18:03:29

诗句

家风承旧相,国体继皇姑。

定策从中禁,传声震海隅。

春风开闭蛰,朝露湿焦枯。

万里生还客,冠缨泪雨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3:29

原文展示: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作者: 苏辙

家风承旧相,国体继皇姑。
定策从中禁,传声震海隅。
春风开闭蛰,朝露湿焦枯。
万里生还客,冠缨泪雨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太后的悼念,诗人通过描写家风和国家体制的延续,表现出对皇太后的敬仰与怀念。诗中提到,皇太后的家风延续了旧的传统,国家的体制也得以继承。诗人强调了皇太后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她的声音如同雷霆,震动了海角天边。春风的变化似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早晨的露水则湿润了枯萎的草木,暗示着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提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因丧失而流下的泪水,表达了对皇太后的深切怀念和悲痛。


注释:

字词注释:

  • 家风:家族的风范、传统。
  • 国体:国家的制度、体制。
  • 皇姑:指皇太后。
  • 定策:制定的政策和措施。
  • 传声:传播的声音。
  • 震海隅:震动海边和角落,形容影响广泛。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生机。
  • 朝露:早晨的露水,象征短暂与无常。
  • 万里生还客:远道而回的客人,指失去亲人后归来的人。

典故解析:

  • 春风与朝露:常用来比喻时光流逝、生命短暂。
  • 泪雨濡冠缨:泪水如雨般湿透了头上的冠饰,象征悲痛的深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苏辙以诗文、散文著称,尤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诗歌而闻名。

创作背景: 大行皇太后挽词是在皇太后去世之后,苏辙为追悼其生平而作。此时,社会动荡与权力更迭使得诗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及国家治理的艰难。


诗歌鉴赏:

这首《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以深情的笔调悼念皇太后,充分展现了苏辙对国家与家族的责任感。开头几句描绘了皇太后作为国家支柱的地位,强调了她的传统与政策对国家的深远影响。诗中“定策从中禁,传声震海隅”一句,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皇太后治理之能的敬仰,仿佛她的声音和决策如同海啸般震撼,影响着每一个国民。

接下来,诗人通过春风和朝露的意象,传达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显示了失去带来的悲痛。最后,提到“万里生还客,冠缨泪雨濡”,则强调了失去至亲后的孤独与泪水,传递出一种深切的哀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皇太后的深情追忆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风承旧相:说明皇太后继承了家族的传统美德。
  • 国体继皇姑:国家的体制与治理同样延续了皇太后的精神。
  • 定策从中禁:皇太后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显示她的权威与能力。
  • 传声震海隅:她的话语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 春风开闭蛰:春天的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枯萎,暗示着变幻的命运。
  • 朝露湿焦枯:早晨的露水使得枯萎的草木得到滋润,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万里生还客:远方回来的客人,象征着失去亲人后的悲痛与思念。
  • 冠缨泪雨濡:泪水浸湿了头上的冠饰,表达了深深的痛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用“春风”和“朝露”比喻生命的变化与无常。
  • 拟人:将春风、朝露赋予了生命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皇太后的怀念与哀悼,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传递出一种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风:象征传统与美德。
  • 国体:象征国家的治理与制度。
  • 春风:代表生机与希望。
  • 朝露:象征短暂与无常。
  • 泪雨:象征悲痛与思念。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国家与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古代士人对家国的忠诚与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家风承旧相”中的“承”字意思是什么? A. 继承
    B. 执着
    C. 开创

  2. “万里生还客”一句中“生还”指的是什么? A. 回到故乡
    B. 复活
    C. 重返人间

  3.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痛与怀念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样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思考与追忆。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的怀念,体现了苏氏兄弟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辙的情感表达及其文学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挽陈衍死敌 永年官署思亲 重叠金 惜别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其二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其一 戊午春月朔登子陵钓台 秋月同张伯可吴子往泛溪 丙午元夕 庚子秋日同友水居静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织的成语 四字头的字 支离繁碎 朽戈钝甲 君子好逑 止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娇妇 包含凭的词语有哪些 央央跄跄 指画口授 寻源使 方字旁的字 红弦 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呼天不应 祖父母 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