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8:45
次韵光庭省中书事
苏辙
放浪江湖久惰慵,
安排谁置従官中。
粗疏空与延和对,
开纳初还正观风。
二鄙兵消真帝力,
四方雨足自天功。
时将一勺倾沧海,
漫使人知达四聪。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在官场中处境的无奈和对自然力量的感慨。诗人长时间在江湖中游荡,懒散于世,难以安排自己在官场中的地位。诗中提到的“粗疏”与“延和”象征着对比和对待的不同,反映出诗人对当下时局的不满。后面的句子提到的“二鄙兵消真帝力,四方雨足自天功”,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观察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最后两句提到的“倾沧海”与“知达四聪”,则是比喻诗人想要倾注心力但又无能为力的无奈。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涧海,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清醒的政治认识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散文、政论等多个领域。
该诗写于苏辙在中书省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社会的感慨和反思。诗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
《次韵光庭省中书事》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感受的作品,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开头几句“放浪江湖久惰慵”显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放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尽管在官场中任职,但他却感到心有不甘,似乎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接着,诗人通过“粗疏空与延和对”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了官场的复杂与微妙,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与反思。
中间的几句“二鄙兵消真帝力,四方雨足自天功”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国家大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诗人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意识,表明了他对现实的不屈服与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两句“时将一勺倾沧海,漫使人知达四聪”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渺小,诗人虽有满腔的热情和理想,但在浩瀚的社会与自然面前,个人的努力似乎显得微不足道。这种情感的张力,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的忧虑与追求。
诗中“放浪江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二鄙兵消真帝力”中“二鄙兵”指的是什么?
诗中最后一句“漫使人知达四聪”表现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