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4:52
次韵子瞻自径山回宿湖上
作者: 苏辙 〔宋代〕
朝従径山来,泱莽径山色。
莫従湖上归,滉漾湖光碧。
借问泛湖舟,何似登山屐。
高怀厌朝市,远去忘忧栗。
目向幽人青,颜従浊醪赤。
尘埃解罗网,宇宙为安宅。
油然了无营,此意谁能诘。
嗟予别离久,欲往徒反侧。
留滞亦何为,空惊突深黑。
从径山而来,眼前是一片苍茫的山色。
不要从湖上归去,湖水在阳光下荡漾碧绿。
请问在湖上划船,和登山的感觉相比,哪个更好?
我心高远厌倦了朝市,远离尘世烦忧。
目光向往那幽静之人,神情却被浊酒所染。
尘世的纷扰如同罗网已被解开,宇宙成了我安定的居所。
无所追求的心情,谁能理解?
唉,我与世隔绝已久,想去却又徒劳无功。
停留在此又有什么意义,空自惊惧那深沉的黑暗。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与哥哥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文学成就卓越,擅长诗、词、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此诗作于苏辙在径山游玩归来时,抒发他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繁华的厌倦。诗中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在湖上与山间的感受对比。
《次韵子瞻自径山回宿湖上》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自然美的诗作。全诗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开篇“朝従径山来”,展现出诗人刚从山中归来的状态,映衬出“泱莽径山色”的辽阔,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接着,诗人用“莫従湖上归,滉漾湖光碧”来表达对湖光山色的留恋,同时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诗中蕴含的对比极具深意,特别是“借问泛湖舟,何似登山屐”,不仅在询问划船与登山的乐趣差异,更隐喻了人生选择与价值观的思考。诗人显然更倾向于清幽的山林生活,而非繁华的朝市。“高怀厌朝市,远去忘忧栗”里传达了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向往那种淡泊名利、寻求内心安宁的生活状态。
最后的几句,“尘埃解罗网,宇宙为安宅”,展现出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仿佛在说,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安宁的渴望。
苏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泱莽”形容的是?
诗人对“朝市”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