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凉闻寇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8:13:09

诗句

来鸿去燕各分飞,翠霭浮空白日微。

霜霰渐成欺葛屦,风尘终不到荷衣。

穷愁亦有江枫咏,高调谁传郢雪诗。

远愧俊游成老大,雁行时觉少参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3:09

原文展示:

秋凉闻寇 其二
来鸿去燕各分飞,
翠霭浮空白日微。
霜霰渐成欺葛屦,
风尘终不到荷衣。
穷愁亦有江枫咏,
高调谁传郢雪诗。
远愧俊游成老大,
雁行时觉少参差。

白话文翻译:

来鸿和去燕各自飞散,
翠色的云霭在空中浮动,白日也显得微弱。
霜和雪渐渐形成,欺骗了我的草鞋,
风尘却终究无法沾染到我的衣裳。
即使穷愁,也能吟咏江边的枫树,
但高亢的调子,谁来传唱郢州的雪诗呢?
远远地感到惭愧,年华已逝成了老者,
雁群飞行时,时常觉得队列少了些整齐。

注释:

  • 来鸿:归来的鸿雁,象征着离别和分散。
  • 去燕:离去的燕子,暗示着春天的结束。
  • 翠霭:青翠的云霭,描绘了秋天的天空。
  • 霜霰:霜和雪,象征着寒冷的天气。
  • 欺葛屦:指霜雪使草鞋失去温暖的效果。
  • 风尘:指风中的尘埃,比喻旅途的艰辛。
  • 穷愁:贫困和忧愁。
  • 江枫:江边的枫树,象征着秋天的景色。
  • 郢雪诗:指古代诗人屈原的诗作,郢为郢州,雪为诗中的意象。
  • 雁行:大雁的队列,象征着有序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锜(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公甫,号懋斋。其诗风格受到前辈诗人的影响,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作品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秋凉闻寇 其二》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现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的怀念。时值战乱,诗中隐含对动荡社会的无奈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与诗人的孤独感。开头两句以“来鸿去燕”引入,展现了时光流逝,生离死别的感伤。翠霭和白日微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凄凉。

第三、四句中,霜雪的到来象征着寒冷的季节,也暗示着诗人逐渐失去温暖的生活与希望。这里的“欺葛屦”一语,生动地表现了外界环境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而“风尘终不到荷衣”,则传达出对宁静和纯洁的渴望。

后四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提到穷愁中依然能吟咏的江枫,显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然而“高调谁传郢雪诗”,则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似乎无人能共鸣,孤独与渴望成了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绪。

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感叹年华已逝,自己已然成为老者,时常在雁群飞行中感受到生活的不整齐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来鸿去燕各分飞:鸿雁和燕子分别飞去,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2. 翠霭浮空白日微:青翠的云霭在空中浮动,阳光显得微弱,渲染了秋日的凄凉。
  3. 霜霰渐成欺葛屦:霜雪渐渐形成,欺骗了我的草鞋,象征着寒冷的到来。
  4. 风尘终不到荷衣:尽管风沙遍地,却无法沾染到我的衣裳,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5. 穷愁亦有江枫咏:即便身处贫困与愁苦,依然能够吟咏江边的枫树。
  6. 高调谁传郢雪诗:高亢的歌声,谁来传唱屈原的雪诗,表现出对共鸣的渴望。
  7. 远愧俊游成老大:远远地感到羞愧,岁月已让自己变得苍老。
  8. 雁行时觉少参差:在雁群飞行中,常常感觉队列不够整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事物与人情感相结合,如“来鸿去燕”象征离别。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霜雪“欺骗”草鞋,赋予自然现象以人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受,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同时也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深刻情感的秋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燕子:象征离别与重聚,代表时间的流逝。
  • 霜、雪:带来寒冷,象征人生的困境与孤独。
  • 江枫:秋天的象征,代表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 荷衣:象征纯洁与宁静,表达对安静生活的渴望。
  • 雁行:象征生活的秩序与整齐,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来鸿去燕”意指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离别与孤独
    C. 自然景观

  2. 诗中提到的“江枫”象征什么?
    A. 秋天的美丽
    B. 诗人的悲伤
    C. 生活的烦恼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抒发孤独与思考。
  • 杜甫的《秋兴八首》:描绘秋天的景色与人情。

诗词对比

  • 《秋凉闻寇 其二》与《登高》:均表现对秋天的感受,但《登高》更加强调人生的无常与感慨。
  • 对比两首诗,前者更多表现细腻的个人情感,后者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悲观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陈锜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贺新郎 贺新郎(寿毕府判) 贺新郎 问懒真堂牡丹消息用辛稼轩雨中游西湖韵 贺新郎 贺新郎·别文梁、洛闻之明日,宿江堰镇却寄 贺新郎 五月四日宿酲未醒,市中见燕,一瞥而逝 贺新郎·送胡式金归歙新婚 贺新郎二十首 其六 贺新郎 题思嗜轩为姜勉中赋用题青瑶屿原韵 贺新郎 沽上大河吟社赵连珠社长六十寿诞,恭和原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米字旁的字 騃女痴儿 公廨 竹字头的字 看长 玄字旁的字 包含敕的词语有哪些 过劳 千娇万态 儿字旁的字 挹斗扬箕 彰明昭著 荦荦大端 罢羸 厂字头的字 寒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