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肤功雅奏图 其一》

时间: 2025-07-30 20:10:38

诗句

边城残虏昔曾降,文武功成宪万邦。

欲待龙颜趋北阙,云帆楼舰发珠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0:10:38

原文展示:

边城残虏昔曾降,文武功成宪万邦。
欲待龙颜趋北阙,云帆楼舰发珠江。

白话文翻译:

在边城,昔日的残余敌人曾经投降,而经过文武的努力,已经成就了对万国的宪法。希望有朝一日能恭敬地朝见皇帝,云帆楼船将从珠江出发。

注释:

  • 边城:指的是边境的城市,通常是战事频繁的地方。
  • 残虏:指的是被打败的敌军残余。
  • 文武功成:指的是文治与武功的成就,表明国家的治理有成效。
  • 龙颜:指的是皇帝的面容。
  • 北阙:指的是北方的宫阙,象征着皇宫。
  • 云帆楼舰:指的是乘风而行的船只,形容帆船轻快。

典故解析:

  • “龙颜”:古代对皇帝的尊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 “云帆楼舰”:形象化的表达,表现出船只在水面上飘荡的轻盈,体现了远行的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国栋,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多关注国家大事,表现出对时局的关心,以及为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背景是明朝对外征伐与边境防御的需要,诗人借此抒发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以及对帝王的忠诚与恭敬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城的历史变迁为起点,勾勒出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对比。首句提到“残虏”,展现了边境的动荡与不安,而后两句则转向积极的展望,表达了文治与武功的成就。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语音上,诗的节奏感强,字句简洁而有力,给人以激昂的感觉。

最后两句则是希望能得到皇帝的亲见,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个人前途的渴望。整体上,诗歌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国家、对未来的自信与期待,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边城残虏昔曾降:回顾历史,边境城市的敌人曾经投降,暗示战争的残酷。
  2. 文武功成宪万邦:强调文治与武功的结合,表明国家治理的成功。
  3. 欲待龙颜趋北阙:表达对皇帝的尊敬,希望能见到皇帝。
  4. 云帆楼舰发珠江:描绘出即将出发的场景,象征着梦想和未来的旅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文武功成”和“宪万邦”,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云帆楼舰”比喻理想与未来的航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期望与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对文治武功的重视以及对皇权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城:象征战争与动荡。
  • 残虏:代表失去的荣耀与屈辱。
  • 龙颜:象征皇权与尊贵。
  • 云帆楼舰:象征希望与远方的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残虏”指的是: A. 边境的士兵
    B. 被打败的敌军
    C. 和平的使者
    D. 文人雅士

  2. “云帆楼舰”所象征的含义是: A. 战争
    B. 远行与希望
    C. 落叶归根
    D. 皇权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梁国栋的此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体现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对未来的期望,但梁国栋更加强调文武的成就,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浪淘沙 用后主韵 浪淘沙 浪淘沙 报小川环树教授日本京都 浪淘沙·纪梦 浪淘沙·公园水榭坐雨 浪淘沙 浪淘沙 秦淮水上看钟山 浪淘沙令 浪淘沙 专诸巷看谷梁买鼓槌 浪淘沙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称觞上寿 吃刀 客囊羞涩 西鹣东鲽 鸟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召试 驰名中外 豆字旁的字 德才兼备 襟袖 大开方便之门 两点水的字 走漏天机 包含史的成语 失结尾的成语 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