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0:48
长亭怨慢
漱泉有淮南之游,甚难为别,因倚此解送之。春水方生,予亦将归江上,不自知其繁弦促柱也。
又残梦东风吹醒。
蓦上离亭,断肠谁省。
疏柳微黄,数声寒笛乱雅暝。
碧云何处,浑堕入斜阳影。
回首望平芜,只一角城阴愁凭。
销凝。怕菭边屐悄,忘却旧游门径。
西窗暗雨,忍犹忆剪镫同听。
算我亦客思如潮,待重载空江烟艇。
且缓缓催归,说与子规应肯。
又是一场残梦,在东风的吹拂下醒来。
偶然走到离别的亭子,谁能理解那种断肠的悲伤呢?
稀疏的柳树微微泛黄,几声寒笛打乱了雅致的黄昏。
碧蓝的云彩在哪儿呢?仿佛已经沉入了斜阳的影子里。
回首望去平坦的芜田,只有一角城影愁苦地依偎。
心情销凝,怕是在菭边的木屐轻轻踏响,忘却了曾经游玩的路径。
西窗外下着暗雨,忍不住还想起和你一起听剪镫的情景。
算我也是个游子,心思如潮水般涌动,等候着在空江上再载一只烟雾弥漫的小艇。
且慢慢催促归去,告诉那只子规(杜鹃)应当能理解我的心情。
冯煦,清代诗人,因其作品中常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细腻的情感而受到后人尊重。其诗风细腻,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长亭怨慢》创作于冯煦游历淮南时,正值春季,诗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愁绪和对往昔游乐时光的怀念。此时的淮南水色与春光交融,正是诗人情感宣泄的良机。
《长亭怨慢》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在离别时的心境细腻而深沉。开篇即以“残梦”引入,暗示离别的苦痛已经在梦中萦绕,清醒后的痛楚更为真实。诗中通过“东风”、“寒笛”、“疏柳”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春日黄昏的图景,既有自然之美,也蕴藏着深切的忧伤。特别是“碧云何处,浑堕入斜阳影”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已被斜阳吞没。
而“回首望平芜,只一角城阴愁凭”则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惆怅,平坦的田野上,唯有一角城影映衬着心中的愁苦,暗示着离别带来的孤独感。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渐渐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是“西窗暗雨,忍犹忆剪镫同听”,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与旧友共度时光的温馨与惆怅。
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层层递进,最终以“且缓缓催归,说与子规应肯”作为结尾,既是对离别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期盼,展现出诗人心中复杂的情感。诗歌不仅具备细腻的情感描写,还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又残梦东风吹醒。
蓦上离亭,断肠谁省。
疏柳微黄,数声寒笛乱雅暝。
碧云何处,浑堕入斜阳影。
回首望平芜,只一角城阴愁凭。
销凝。怕菭边屐悄,忘却旧游门径。
西窗暗雨,忍犹忆剪镫同听。
算我亦客思如潮,待重载空江烟艇。
且缓缓催归,说与子规应肯。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情感细腻深沉,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难以言喻的孤独与愁苦。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离别与思念
C. 自然风景
D. 友情
“碧云何处,浑堕入斜阳影”中“斜阳”象征什么?
A. 美好
B. 时光流逝
C. 未来的希望
D. 离别的痛苦
“西窗暗雨”中的“暗雨”给读者带来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平静
D. 兴奋
以上是《长亭怨慢》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