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2:57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一作卢纶诗)
岑参
闻逐樵夫闲看棋,
忽逢人世是秦时。
开云种玉嫌山浅,
渡海传书怪鹤迟。
阴洞石幢微有字,
古坛松树半无枝。
烦君远示青囊箓,
愿得相从一问师。
听说樵夫们悠闲地围坐下棋,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人世,仿佛回到了秦朝。
在高山上种植云和玉,觉得山太矮了;
渡过大海想传书,觉得白鹤飞得太慢。
阴洞中的石柱上隐约有字,
古老的坛边松树只剩下半边枝叶。
烦请你远道而来给我指示青囊的经文,
我希望能与你相随,向师求教。
作者介绍:岑参,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15年,卒于公元770年。他的诗风豪放,常以边塞、自然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与岑参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他常常游历于名山大川之间,向道士求教,表达对道教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自由的情感流露出一种对道教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樵夫下棋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山林之中。而后面的“忽逢人世是秦时”,则是一种时间的错位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感慨。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以“开云种玉”和“渡海传书”的比喻,展现出一种高远的理想和追求。在此,诗人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场景,更是在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阴洞石幢微有字,古坛松树半无枝”,则暗示了诗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所遭遇的孤独与艰难。
最后的“烦君远示青囊箓,愿得相从一问师”,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诗人渴望向道士请教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与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与对内心追求的反思,展现了岑参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岑参对理想的追求、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智慧的渴求,展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对人生真谛的探求。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阴洞石幢微有字”中“阴洞”指的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青囊箓”是指____。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岑参注重的是对理想与道教的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壮丽的山河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