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3:46
岑参的《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
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
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
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
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
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
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
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
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
昨夜我在云间过夜,早晨从西峰返回。
未曾见到林中的僧人,微雨飘落在潭水之上。
群山都显得青翠,唯独秦岭却不见开阔。
石鼓时而发出鸣声,秦王如今在何方呢?
东南方云开之处,有一块突出的猕猴台。
悬崖口的瀑布飞流而下,半空中白色的水花四溅。
悬崖喷涌而出的水,如同四季的细雨,村子旁边则是雷声轰鸣。
向北望长安大道,日夜间扬起的尘埃满天飞舞。
如果你想找张仲蔚,衡门外满是蒿草。
“秦王安在哉”中的秦王,指代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张仲蔚”是历史上有名的隐士,寓意追寻高洁的友谊与理想。
岑参,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与丰富的情感著称。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风格多变,善于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
此诗作于岑参游历终南山时,寻访友人未果,诗中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岑参在《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用“昨夜云际宿”引入,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山的崇敬。接着,他描绘了细雨轻洒在潭面上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气氛。诸峰皆翠而秦岭独不开,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中多次提到声音,如“石鼓有时鸣”,增添了诗的动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感。最后对长安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繁华与喧嚣的反思,形成了一种对比,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岑参特有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
意象词汇:
诗中“秦王安在哉”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描写的“微雨潭上来”体现了什么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