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演绎吟》

时间: 2025-04-27 04:02:03

诗句

何者谓知者,知音只在心。

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

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

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02:03

原文展示:

演绎吟 何者谓知者,知音只在心。 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 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 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

白话文翻译:

什么是真正的知者?知音只存在于内心。 肝脾的效验无用,钟鼓的搜寻徒劳。 既然能够开启事物,又何必再弹琴。 来仪并非为了凤凰,而是深深感动人心。

注释:

  • 知者:指真正理解事物的人。
  • 知音:指心灵相通的人或事物。
  • 肝脾无效验:比喻外在的、表面的努力无效。
  • 锺鼓漫搜寻:比喻徒劳无功的寻找。
  • 开物:开启、理解事物。
  • 来仪:指仪态、举止。

诗词背景: 作者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哲理和人生感悟。这首诗通过对比内心与外在的追求,强调真正的理解和知音在于内心的感悟,而非外在的形式和努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邵雍通过“知音只在心”一句,强调了内心的感悟和理解的重要性。诗中的“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进一步强化了外在努力的无效性,暗示真正的知音和理解不应依赖外在的形式和手段。后两句“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则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真正的理解和感动来自于内心的深刻体验,而非外在的华丽和炫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对人生和哲理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首句“何者谓知者,知音只在心”直接点明主题,强调真正的知者在于内心的理解。
  • “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通过比喻,说明外在的努力和形式是无效的。
  • “既若能开物,何须更鼓琴”进一步强调,如果能够真正理解事物,外在的形式(如鼓琴)就变得不必要了。
  • “来仪非为凤,只是感人深”通过比喻,说明真正的感动和理解来自于内心的深刻体验,而非外在的华丽和炫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肝脾无效验”和“锺鼓漫搜寻”,通过比喻说明外在努力的无效性。
  • 象征:如“来仪非为凤”,通过象征表达内心的深刻体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真正的理解和知音在于内心的感悟,而非外在的形式和努力。通过对比内心与外在的追求,诗人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 知音:象征内心的理解和感悟。
  • 肝脾:象征外在的努力和形式。
  • 锺鼓:象征徒劳无功的寻找。
  • 来仪:象征内心的深刻体验和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知音只在心”一句强调了什么? A. 外在的形式 B. 内心的感悟 C. 徒劳的寻找 D. 无效的努力 答案:B

  2. “肝脾无效验,锺鼓漫搜寻”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外在的形式和努力是有效的 B. 内心的感悟和理解是重要的 C. 徒劳的寻找是必要的 D. 无效的努力是可取的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宁静和感悟。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比外在的形式和内心的感悟,表达深刻的哲理。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与邵雍的《演绎吟》都强调内心的感悟和理解,但王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而邵雍通过对比内心与外在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宋代诗歌研究》:提供了宋代诗歌的背景和分析,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曲歌辞。春游曲三首 寒云轻重色 玉绳低建章 春闺思 泉南十柳田家图 其二 泉南十柳田家图 其一 白鹤梁观石鱼 【双调】寿阳曲_答卢疏斋山 【正宫】醉西施 闰九月偕同人登辰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误国殃民 糸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包含殓的词语有哪些 鳞集麇至 舟字旁的字 包含浮的成语 杯盘狼籍 走字旁的字 独具一格 既然 艸字旁的字 亢满 村姑田妇 四海承风 隆恩旷典 亿万斯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